">

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更加繁榮
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文藝晚會《正義必勝》。
新華社記者 翟健嵐攝

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更加繁榮
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俯瞰。
本報記者 陳 斌攝

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更加繁榮
在浙江杭州舉辦的第十九屆亞洲運動會開幕式文藝表演《潮起亞細亞》。
耿 輝攝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加健全
四川樂山市文化館利用地方文化資源,邀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峨眉武術代表性傳承人王超給學生講解動作要領。
李華時攝(人民視覺)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加健全
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烏蘭牧騎隊員們在踏歌起舞。
張 棖 丁根厚 攝影報道

推動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
觀眾在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博物館新館參觀。
劉肖坤攝(人民視覺)

推動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
考古工作者在青海省扎陵湖畔拍攝的尕日塘秦刻石照片。
新華社發

推動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
上海大劇院新編昆曲“重逢《牡丹亭》”上演。
殷立勤攝

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游客在太陽島風景區拍照留念。
凌 風攝

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游客在云南省大理市洱海生態廊道休閑觀光。
劉 崢攝

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山西省平遙古城,游人在參觀。
陳 陽攝
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肖 遙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十四五”時期,一幅生機盎然、氣象萬千的文化強國畫卷,正在中華大地壯麗展開。在這幅恢宏的畫卷中,我們能深切感受到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磅礴力量。
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守護文化主體性,文化自信就有了堅實依托。開拓新思路、探索新機制、采用新形式,文化的創新創造活力如泉涌流。《只此青綠》《哪吒之魔童鬧海》《黑神話:悟空》……一批現象級作品,正是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生動注腳。
文旅融合邁出堅定步伐。“村晚”活力綻放,簪花、“爾濱”等文旅IP頻頻出圈,紅色旅游持續升溫……文化賦能,讓經濟社會發展的浪潮更加澎湃;文化潤心,使人民的精神家園愈加豐盈。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紐帶,也是增進民生福祉的關鍵因素。遍布各地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將專業水準的文藝演出送至百姓家門口;越來越多圖書館、美術館、博物館敞開大門,免費迎客……當公共文化服務更接地氣、更暖人心,人民群眾的獲得感與幸福感,也在改革實踐中持續增強。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眺望前方,中華文化必將在新時代征程中鑄就新輝煌,為民族復興提供更加強有力的精神支撐。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04日 04 版)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