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疆博物館的展廳里,一個陶罐靜立展柜中。它沒有金銀器的華貴,卻以樸拙靈動的紋飾,揭開了古時新疆農耕文明的一頁鮮活歷史。
1987年,考古學者在和靜縣察吾乎古墓群中發現了這件來自西周至春秋時期的珍貴陶罐——田園葡萄紋彩陶罐。
作為國內最早將田園與葡萄紋結合繪制的彩陶,它的出現打破了人們對西域農業的傳統想象:原來在張騫鑿通西域之前的先秦時期,天山南麓的先民就已開始栽培葡萄。此后在鄯善洋海墓地發現的戰國葡萄藤、尼雅遺址的葡萄園遺存,都與這件陶罐的紋飾相互印證,串聯起西域作為“葡萄故鄉”的悠久歷史。

田園葡萄紋彩陶罐(新疆博物館供圖)
這件陶罐的獨特之處在于其肩部的精妙設計:黃白色底襯上,深紅彩繪勾勒出三組網格紋,內填圈點,宛若阡陌縱橫的農田;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組枝葉卷曲的葡萄藤蔓紋——藤蔓舒展,果實豐碩,仿佛將三千年前的綠洲田園凝固在了陶罐之上。
陶罐采用夾砂紅陶制成,整體造型為敞口、豎頸、溜肩、鼓腹,配以小平底,展現了成熟的制陶技藝。陶罐通體施紅色陶衣,肩部特意施以黃白色底色,以此突出深紅色的彩繪紋飾。這種精湛工藝,正是古代工匠智慧的生動體現。
這件陶罐出自新疆本土的“察吾乎溝口文化” ,一個以發現地命名的史前考古學文化。其紋飾不僅是裝飾,更是先民生活與信仰的真實寫照。網格如田,象征著對土地的依賴;藤蔓如詩,寄托著對豐收的祈愿。它讓我們看到,早在三千年前,這片土地上的先民就已將藝術融入日常生活,用最樸素的方式記錄著他們對世界的理解。
隨著絲路駝鈴響起,西域葡萄與釀酒技術傳入中原,不僅豐富了中原果園,更融入了詩詞酒香——“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千古絕唱,或許正源自這片藤蔓綿延的土地。
而今天,當我們在新疆品嘗甘甜葡萄時,不妨回想這件靜立博物館的陶罐:它不只是文物,西域與中原文明交融的一枚甜美印記。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