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高芳
國慶、中秋假期,天山腳下層林盡染,塔里木河畔瓜果飄香,古城街巷人聲鼎沸。恰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天山南北以文旅融合為紐帶,將壯美的自然景觀、厚重的文化底蘊與鮮明的發展成就深度串聯,滿滿活力書寫著“新疆是個好地方”的新時代答卷。游客在沉浸式體驗中飽覽風光、品讀文化,更真切觸摸到新疆70年的滄桑巨變。
風光為引,景路相融鋪就發展通途
70年間,新疆景區景點從“養在深閨人未識”到“全域旅游綻芳華”,自然景觀的價值在交通升級與設施完善中不斷釋放,成為游客奔赴而來的核心引力。
“當年的土路變成了柏油路,曾經的荒原建起了度假村,這變化連做夢都想不到!”10月2日,拜城鐵熱克溫泉景區內人流如織。來自阿克蘇的游客黃虹一家,在綠樹環繞的湯池中放松休憩,他的父親黃慶剛曾經在此工作生活過,老人望著眼前的溫泉康養小鎮感慨萬千。他故地重游的旅程,正是新疆旅游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生動見證。
這種變遷在南疆大地尤為鮮明。10月3日,尉犁縣羅布人村寨景區內,沙漠與濕地交織的絕美風光讓河北游客李女士頻頻駐足,而更讓她動容的是景區的貼心服務:“這里的游玩項目非常多,游客服務中心指示牌一目了然,路線清晰,每個站點還有景區工作人員熱情引導,對我們第一次來的人來說太貼心了。”

10月3日,尉犁縣羅布人村寨景區。汪志鵬攝
今年8月,羅布人村寨景區改造升級后,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八方來客。游客在此可以一站式觀看羅布人民俗婚禮、非遺獅子舞、聆聽羅布淖爾民歌、探訪烽燧遺址、參觀“絲綢之路?長城文化博物館”和紅色達西展覽館等,為五湖四海的游客帶來兼具民俗沉浸感與游玩舒適度的文旅新體驗。
文化為魂,非遺活化傳承時代韻味
這個國慶,新疆文旅市場的“文化濃度”持續攀升。70年的文化保護與傳承,讓千年非遺在創新表達中煥發新生,成為游客最難忘的旅行記憶。
在喀什古城的銅器店里,“叮叮當當”的敲擊聲不絕于耳,阿卜杜熱伊木?艾力兄弟正忙著為游客定制銅器。“爺爺傳下來的手藝,現在結合現代樣式做創新,游客很喜歡。”兄弟倆的銅器店如今成了古城里的網紅打卡點,傳統鍛打技藝在與游客的互動中得以傳承。不遠處的藥茶館里,阿布都艾尼?海力帕提向客人介紹著高良姜、枸杞葉、玫瑰花、小茴香、藿香、小豆蔻等藥茶原料,傳統配方與現代健康理念的結合,讓一杯藥茶成為文化交流的媒介。
沉浸式演藝讓歷史文化“活”了起來。10月2日,和田約特干故城的夜間行浸式演藝《萬方樂奏有于闐》人氣爆棚。“鳳鳴開城”儀式以鼓聲啟幕,燈光暗下后,身著傳統服飾的演員載歌載舞,駝鈴聲與鼓樂聲交織,瞬間將游客帶入古于闐場景。中心廣場上,游客們圍成一圈歡快起舞。游客李薇帶著女兒跟著節奏跺腳、轉身,“孩子不僅學了跳舞,還通過講解認識了張騫、班超等歷史人物,這樣的文化熏陶十分珍貴。”她開心地說。

10月2日,和田約特干故城的“鳳鳴開城”儀式引得游客圍觀。胡禮政 攝
10月3日,麥蓋提縣“刀郎記憶”門前,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早早聚集,期待著這場承載刀郎文化的開城盛典。隨著一聲清脆的長號鳴響,厚重的木質城門緩緩推開,以“迎客刀郎”為主題的開城儀式正式啟幕,身著絢麗服飾的表演者們列隊而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刀郎木卡姆的旋律瞬間響徹街巷,舞者們踏著明快節奏跳起刀郎麥西熱甫,現場掌聲與歡笑聲此起彼伏。游客李娜說:“現場的震撼遠超我的預期,舞者的表演特別有感染力,當地群眾的熱情好客讓我們感覺像回家一樣,這才是刀郎文化最動人的模樣。”
變遷為證,文旅共生繪就富民圖景
70年的發展變遷,在文旅融合的實踐中化作看得見的幸福圖景。曾經偏遠的村落因旅游煥發新生,傳統技藝成為富民增收的“金鑰匙”,各族群眾在文旅發展中共享成果。
和田團城,這個曾被稱為“鴿子巷”的夯土舊巷,2016年在北京市的援助支持下,經過統一規劃和改造,面貌煥然一新:拼花磚墻、木雕門窗、土褐色磚瓦、拱形天窗……既保留了“阿依旺”特色風格民居建筑,又將棚戶區改造成花園式街區,展現傳統與現代交融、商貿與旅游共贏的獨特魅力。“以前這里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小時候只要我說是鴿子巷來的,同學們就嘲笑我。”團城人家美食餐廳負責人蘇比·買帕洪說,“現在,我家成了網紅餐廳,生意好的時候一天營業額能有7000元。”
城市里的變遷同樣精彩。在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的天山明月城,這處由閑置廠房改造的網紅新地標國慶中秋假日期間推出“絲路有戲”國慶嘉年華,為游客帶來每天12小時的歡樂時光。從10月1日到10月8日,六大沉浸式主題劇目,十余場精彩演藝節目,20余項趣味互動游戲及闖關劇本殺,在聲光幻影中再現絲路繁華,為廣大市民和游客帶來“超長待機”的游玩體驗。西部計劃志愿者孫政輝看完演出后感慨:“課本里的歷史變得可觸可感,這才是最好的文化普及。”
“這是我第三次來新疆,每次都能看到新變化。”來自北京的游客張俊發說,10年前第一次來疆時,部分景區基礎設施還不完善,如今不僅交通更便捷,景區服務也更貼心,“尤其是今年,很多景區都融入了70年發展成就展示,讓我們在旅游中感受到新疆的進步,這種方式特別好。”
從交通閉塞到路暢景美,從文化沉睡到非遺活化,從溫飽不足到文旅富民,國慶假期的新疆文旅市場,每一處熱鬧場景都是70年發展成就的生動注腳。當自然風光與文化底蘊相遇,當發展成果與民生幸福交融,新疆正以文旅為筆,在新時代的畫卷上續寫著團結和諧、繁榮富裕的新篇章。而每一位游客的足跡與贊嘆,都成為這幅畫卷中最鮮活的色彩。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