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農村部最新農情調度顯示,全國秋糧收獲近四成,各糧食主產區陸續進入收獲高峰期。
水稻種植大省湖南,中稻種植面積2219萬畝,目前收獲已接近尾聲。在瀏陽沿溪鎮這片4000多畝的稻田里,多臺新型全喂入聯合收割機正有序作業。

農戶 胡呈武:合作社一季稻中稻面積達4000多畝,畝產能夠達到1160斤左右。以前我們采用人工收割,一畝地收割大概需要一個人工,現在我們采用機械化收割,一小時能夠收割3畝到5畝,效率提高了20倍左右。

相比以往使用的半喂入式收割機,新機型不僅效率高,還能減少約3%的稻谷損失。在瀏陽200多家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下,全市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了90%以上。

在黑龍江樺川縣這片12000畝的稻田里,大型聯合收割機正開足馬力工作。這兩臺收割機升級了脫粒滾筒、清選系統等核心部件,將收獲率提高到95%。

樺川縣玉成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李玉成:可別小看這從90%到95%的獲取率提升,相當于每收割100畝地 ,比往年多收回5畝地的糧食,我們合作社12000畝地,多收回了600畝地的糧食。

在四川邛崍天府現代種業園,雜交水稻品種“青香優19香”兼具泰國茉莉香米獨特風味與抗倒伏能力,不僅株高適中、株型緊湊,產量也較傳統香稻提升5%到15%。

在吉林榆樹大坡鎮西山村1500畝的水稻種植基地,稻米加工生產線年加工能力達10萬噸,每天這里的大米銷往全國各地。今年,榆樹市通過水田秋季打漿稻草全量還田技術、水稻旱育壯秧技術,水稻平均畝產提高了25公斤以上。
金秋“豐”味正當時
金秋時節,從糧油作物到水產、瓜果,各式各樣的農產品都進入收獲季節,正源源不斷走向百姓餐桌。
遼寧錦州義縣33萬畝花生開始收獲,在張家堡鎮的花生種植基地,多臺收割機正在田間穿梭,隨著機械轟鳴,一株株花生破土而出。

錦州市義縣張家堡鎮谷家屯村村民 劉忠宇:今年花生品相比去年好太多。一穴平均能產25到30顆,畝產估摸有800到1000多斤,比去年多了100斤出頭,這收成算近幾年最好的了。

目前,義縣花生年產約10萬噸,在當地一家加工企業,生產線正全力運轉,經過篩選、烘烤等步驟,將花生加工成休閑食品和花生油,銷往全國各地。

在河北省滄州市獻縣高官鎮的千畝棗園里,棗農們穿梭林間,采摘小棗。

獻縣高官鎮學禮村棗農 安果景:我種了六百畝地,一畝地的產量在三千斤左右,能賣一萬塊錢左右。

為了暢通小棗的銷路,當地線下對接京津冀商超、開設農產品展銷專柜,線上入駐電商平臺、通過直播帶貨打開全國市場,同時聯動食品加工企業,將小棗深加工成棗汁、棗酒等20多種產品,延伸產業鏈條。

在吉林大安四棵樹鄉的養殖基地,養殖戶正查看小龍蝦的長勢。這片曾經“連草都長不活”的鹽堿地,如今成了3000萬尾小龍蝦的“家園”。

大安市力豐養殖家庭農場負責人 劉文超:最大的優勢就是反季節銷售,南方成了個空檔期。咱們北方小龍蝦正是上市時期,價格好同時銷量也非常大。

北方低溫使小龍蝦生長周期變長,當南方貨源緊缺時,大安小龍蝦以每斤35-45元的價格搶占市場。除了池塘養殖,“蝦稻共生”模式也越來越流行。在稻田里,小龍蝦化身義務田管家,除草除蟲,它的排泄物還可以作為有機肥料還田,實現了“一水兩用、一田雙收”。

大安市力豐養殖家庭農場負責人 劉文超:一畝地能放1500到2000尾蝦,每畝地產蝦在300斤左右,一畝地能賺到兩三千塊錢。
(總臺央視記者 梁麗娟 張琪 陳博)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