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河披錦,國泰民安。
全國舉辦各類文化活動超1.2萬場,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預計達到24.32億人次……人們走向戶外擁抱自然,讓心靈在城市的快節奏中“慢”下來;熱鬧的景點、火熱的街區、旺盛的人流,消費市場涌動生機活力;從“中國游”到“游世界”,外國游客紛至沓來尋味“東方魅力”,中國游客走出國門,為世界經濟傳遞“中國暖流”。
國慶中秋雙節相遇,“人文”與“經濟”在家國情、中國風、文化味中輝映共生,在“致廣大”的壯美畫卷里,每個人都在找尋“盡精微”的幸福坐標。
向美而行,文旅融合鋪展人文畫卷
神州大地上,一幅幅物質與精神同頻共振、“人文”與“經濟”相互促進的美好畫卷清晰可感——

10月1日清晨,隆重的升國旗儀式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6周年。這是觀眾在升旗儀式后歡呼。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北京天安門廣場,人們在晨光里向著國旗獻上深情告白,廣場不遠處,售賣愛國主題T恤的小店熱鬧非凡,一家家餐館座無虛席,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一邊品嘗地道美食,一邊交流對千年古都的獨特感受;
上海海關大樓,近百年前的馬賽克磚拼接成精美藻井圖案,與現代科技擴展現實(XR)體驗相融,觀眾置身其中可以感受外灘的歷史、現在與未來;
廣西南寧,傳統商業空間變身“非遺秀場”,靈動的“鳳凰”伴著煙火騰空而起、翱翔天宇,生動演繹《詩經》中的浪漫意境……
人文鼎盛,經濟繁榮。
國慶中秋假期,各地以文塑旅、以文興業,塑造人文經濟新形態,生動詮釋著中國式現代化的人文內涵。

10月2日,游客在寧夏銀川市的西夏陵博物館參觀。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 攝
10月6日,晨光熹微,南京浦口區老山深處的響堂村在“叮叮當當”的打鐵聲中蘇醒。
這里沒有密集的景點,卻處處流淌著生活的詩意——老村屋的斑駁墻皮與咖啡館的自在閑適相映成趣,露營地的煙火氣與花園餐廳的芳香氣交織融合……
“這里安靜愜意,讓心靈在城市的快節奏中慢下來。”來自上海的游客吳女士說。
在響堂,曾經“五塊錢一把”的梔子花,經過文化品牌打造,如今賣到16.9元一束。香薰、蠟燭等文創產品,讓70多戶人家的小村實現近500萬元的年銷售額。

10月1日,游客在世界文化遺產地安徽黃山西遞宏村游玩(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鄉村,既是經濟發展的潛力,也是人文發展的后勁。
旅行平臺飛豬數據顯示,國慶中秋假期鄉村民宿預訂量同比增長超40%。越來越多人不再滿足于熱門景點打卡,而是奔赴小城和鄉村,在追求個性化文旅體驗的同時,以人氣帶動當地產業振興發展。
“以文化賦能產業鏈延伸和擴展,文化和旅游消費正在融合創新,從傳統看山、看水、看風景的階段,向品城、品調、品生活的新方向轉型升級。”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說。
從“消費引擎”到“人文載體”,這個假期里,文化豐盈程度成為衡量百姓幸福指數的重要標尺。

10月2日,游客在北京北海公園觀看演出,在夜色中的古典園林里感受傳統文化魅力。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西安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將秋日詩意與盛唐繁華巧妙相融,為游客打造科技感、文化味十足的游歷體驗;吉林省各博物館以“博物館里慶華誕·賞中秋”為主題,將紅色記憶、非遺傳承、歷史研學融為一體;國慶檔電影市場熱鬧非凡,多部現實題材影片集中上映,滿足多元觀影需求……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假日里,一個個動人的瞬間、一張張歡樂的笑臉,反映出人文經濟學投資于人、惠及于民的生動實踐。
供需提質,國內大市場潛力持續釋放
10月1日,天津和平區五大道先農大院里,《大理寺日志》主題快閃店“喵遇咖啡”首發亮相,讓觀眾走進這部國產動漫作品故事中,與角色沉浸式“同框”。
“第一次在現實里‘遇見’角色,感覺太奇妙了。”從山東趕來的粉絲徐琳興奮地說。
天津生態城產業園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琨介紹,國漫在五大道落地沉浸式體驗館,不僅拓展了“動漫+文旅”新場景,也讓唐風文化與現代都市消費碰撞出新火花。

這是10月1日晚在重慶市南岸區拍攝的無人機燈光秀。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
假日,是消費成色的“試金石”。
國慶中秋假期,各地不斷點亮消費新場景、創造消費新體驗,在“供”與“需”的雙向奔赴中,超大規模國內市場的潛力持續釋放。
直升機掠過太湖碧波,滑翔傘翱翔于竹海之上,熱氣球在夕陽中緩緩升空……假日里,低空經濟在浙江湖州“高飛”,成為游客爭相體驗的新潮流。
據統計,假期期間湖州共推出7個低空文旅飛行點位和16條航線,覆蓋個人飛行培訓、雙人體驗飛行、無人機牽引起飛服務等多種業態,低空經濟正從“小眾嘗鮮”逐漸向“大眾消費”拓展。

10月4日,在河南省洛陽市澗西區未來城科幻樂園內,孩子們在體驗VR虛擬技術沉浸式場景。新華社發(黃政偉攝)
科技賦能,不斷推動消費價值鏈條向品質、體驗、個性化方向延伸。
能聽懂方言的掃地機器人、一鍵搜索菜譜的烤箱、多筒區分的洗衣洗鞋機……在北京中塔蘇寧易購Max店,更聰明的人工智能(AI)家電成為消費者“煥新”首選。
“現在人們更注重家電的智能感和體驗感。”門店副店長馬野介紹,今年將“雙11”提前至國慶檔,門店客流量顯著提升。國慶首輪消費數據顯示,蘇寧易購全品類智能家電銷量占比升至55%。
我國人口規模超過14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1.3萬美元,消費增長將從“量的擴張”逐漸轉向“質的提升”。隨著人工智能等技術廣泛應用,消費形態與體驗不斷重塑,“產業升級—供給創新—消費擴容”的場景正在更多領域生動演繹。

10月1日,小朋友走在盱眙縣第一山歷史文化街區。國慶、中秋雙節期間,江蘇省盱眙縣推出部分景區免門票、發放消費券等惠民措施,舉辦豐富多彩的文旅活動。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供需向“新”,政策添力。從中央到地方打出組合拳,進一步激發國內大市場的強大動能——
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會同財政部向地方下達今年第四批69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
河南分四輪發放1.1億元通用消費券,覆蓋百貨、餐飲、酒店、文旅等多個領域;
安徽推出覆蓋酒店、景區的“信用游”,游客憑借信用就可以0元預訂景區門票、酒店,實現“先游玩后支付”;
天津各金融機構開展各具特色的消費金融活動,助力假日消費市場蓬勃發展……
人市兩旺、活躍繁榮的假日消費市場,折射出構建新發展格局“把握發展主動權的先手棋”的戰略意義,生動詮釋著國內大循環的內在穩定性和長期成長性。
自信開放,與世界共享“中國機遇”
隨著免簽、離境退稅等政策持續實施,國慶中秋假期出入境游市場熱度雙升,中國游客“走出去”的需求不斷釋放,外國游客“走進來”的熱情持續升溫。
清晨早市上,俄羅斯游客圍著攤位挑選新鮮水果、特色早餐,有的游客正“配著啤酒吃包子”;中午時分,餐飲店里俄羅斯游客圍坐餐桌,品嘗鍋包肉、地三鮮等東北特色菜肴……
這個假期,黑龍江黑河市格外熱鬧,不久前我國對俄羅斯試行免簽政策,不少俄羅斯游客將這里作為“中國游”的第一站。

10月3日,一名塞爾維亞游客在重慶市渝中區李子壩觀景平臺游玩。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
據國家移民管理局預測,國慶中秋假期全國口岸日均出入境旅客將突破200萬人次。從有序擴大單方面免簽國家范圍,到優化完善區域性入境免簽政策,再到實施離境退稅“即買即退”,“中國游”“中國購”已逐漸成為新時尚。
與中國同行,就是與機遇同行。今年國慶中秋假期,多國推出便利政策,敞開懷抱歡迎“中國親朋”。
“泰國人像接待朋友、親人一樣期待迎接中國游客。”泰國國家旅游局東亞區司長楚威·西里瓦乍恭說。
為迎接中國游客,泰國國家旅游局推出“中泰友好月”活動。據泰國媒體預測,9月26日至10月8日期間,赴泰中國游客將達18萬人次。
今年國慶中秋假期,在去哪兒旅行平臺,用戶預訂了境外超4500個城市的酒店;同程旅行數據顯示,假期出境長線跟團游同比增長近1倍。
開放不歇,奮斗不止。假日里,神州大地上依然有萬千建設者,以奮斗之姿譜寫最美的風景。
祖國南疆,平陸運河建設正酣,隨著最后一節人字門精準落位,平陸運河青年樞紐船閘人字門的吊裝工作全部完成;甘肅酒泉瓜州縣,擁有近27000塊定日鏡的“雙塔一機”光熱儲能電站完成最后調試;吉林化纖集團國興復材公司碳纖維生產車間繁忙有序,企業生產的高強度碳纖維材料將被應用于汽車部件、無人機等領域……

10月3日,農戶在北大荒集團黑龍江八五六農場有限公司第五管理區搶收水稻(無人機照片)。國慶中秋假期,大江南北,許多勞動者堅守崗位、辛勤工作,默默奉獻。新華社發(黃永興攝)
960多萬平方公里的中華大地上,“人文”與“經濟”的交響激蕩人心,供需兩旺的國內市場釋放蓬勃活力,開放中國盡顯自信包容姿態,無數奮斗者的身影匯聚成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不竭動力……
透過雙節假期這扇窗口,一個生機勃發、活力涌動、自信開放的中國躍然眼前。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