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步入法國巴黎阿拉伯世界研究所“被搶救的加沙珍寶——5000年歷史”展覽的入口,便被5000年的時間尺度震撼。加沙,這個在新聞中常與戰火和人道危機關聯的地名,其悠久綿長的文明底蘊往往被忽視。
坐落于地中海東岸的加沙,曾經是沙漠與海洋交匯處的一片繁榮綠洲。它不僅是貫通亞非的商貿通道,更是知識與文化交融的沃土。法國考古學家讓—巴蒂斯特·亨伯特感嘆:“加沙是東地中海文化遺產的心臟。1995年我們在此展開首次考古發掘時,這里的考古遺存幾乎完好如初。”那是1993年《奧斯陸協議》簽署后短暫的和平窗口,為后續一系列考古發掘工作創造了寶貴機會。
展廳中陳列的數百件文物,正是這段悠久歷史的見證。一幅巨型馬賽克地板格外引人注目。它于1997年出土于加沙地帶一座業已湮沒的拜占庭教堂,面積達24平方米,上面描繪的動物圖景歷經千年,依然栩栩如生。地板兩側,展示著青銅時代與鐵器時代的陶罐,希臘羅馬時期的大理石神像與玻璃油燈,伊斯蘭時期的阿拉伯文墓碑……歷史在這些靜默的古物中相遇,又因展覽而再次講述。
這些文物,是一群被迫寄居海外的“流亡者”,也是一道文明的傷口。隨著局勢的變化,2007年,529件加沙考古珍寶在瑞士日內瓦藝術與歷史博物館的“文明十字路口的加沙”特展后,便再未能踏上歸途。自那時起,這家瑞士博物館便成了它們的“避難所”。“某種意義上,是‘流亡’拯救了它們。”策展人埃洛迪·布瓦法嘆息道,“否則,它們或許已在今日的炮火中化為烏有。”
2023年10月7日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搶救加沙歷史遺跡與文物成為一場與時間的賽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衛星圖像確認,加沙已有110處文化遺產遭到破壞,其中包括13座宗教建筑與7處考古遺址。戰爭摧毀的,不僅是生命與家園,更是深植于土地中的文明記憶。2024年初,一支跨學科團隊啟動了“加沙:被轟炸的遺產清單”項目,試圖以學術檔案為處境堪憂的遺址留下記錄。今年9月,參與該項目的耶路撒冷法國圣經與考古學院位于加沙的考古倉庫大樓收到了將被轟炸的緊急預警,撤離時間僅有30分鐘。大樓里存儲著180立方米、凝聚考古人員25年心血的資料,轉運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多方緊急協調下,工作人員勉強爭取到數小時轉運時間。9月11日,6輛卡車滿載文物緊急撤離。工作人員幾乎搬空了整個倉庫,完成了一場生死關頭下的文明救援。
正因如此,當那些跨越5000年的文物在巴黎靜靜陳列,其意義愈顯沉重。它們提醒世人,加沙的沖突與廢墟之下,同樣厚植著人類文明的重要篇章。“沒有什么比被遺棄和遺忘更糟。這次展覽,我稱之為一次公開致敬,向充滿活力、青春無限的加沙致敬。”阿拉伯世界研究所所長杰克·朗表示。留言簿上,觀眾寫下樸素而真摯的感言:“感謝你們呈現美及美被毀滅的過程!愿所有人不忘卻。”
數字展廳里,傳來悠遠低沉的中東樂音。屏幕上循環播放著圣伊拉里翁修道院群與賈巴利亞拜占庭教堂的3D復原影像。數字技術雖能復現其形,卻終究無法替代磚石的厚重。烏德琴聲幽深而蒼涼,仿如一聲聲歷史的叩問,回蕩在每一個參觀者心中:加沙這片寫滿動蕩、苦難與堅韌的土地,等待她的,將是怎樣的明天?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10日 16 版)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