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郁郁蔥蔥的森林、清新宜人的空氣、干凈衛生的水源……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今年8月15日是第三個全國生態日,也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二十年的日子。20年來,特別是新時代以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刻影響著我國的發展實踐,各地生態環境逐年向好。生態之美也帶來了發展巨變,綠色生態資源不斷釋放出經濟紅利。

拉薩市城關區白定溝一角。記者 丹增群培 攝
走進華電西藏DG水電站,兩岸草木蔥蘢,生態綠廊如翡翠綢帶般蜿蜒于峽谷之間,與遠處終年積雪的雅拉香布雪山相映成趣。
為最大程度減少生態擾動,華電建設者優化樞紐布局降低邊坡開挖高度;創新設計盤折式魚道,與主體建筑共享基礎;采用螺旋線型地下交通洞方案縮短工程長度……這些“看不見”的努力,讓工業設施悄然融入壯麗山河。

昌都市八宿縣然烏湖。記者 丹增群培 攝
在華電羅布沙光伏項目區,整齊的光伏板陣列與圣潔的雪山共同構成獨特景致。光伏板下,回鋪的草甸悄然復蘇,牦牛悠然其間覓食,形成獨特的“牧光互補”模式,實現了生態保護與清潔能源生產的雙贏。

光伏板下悠然吃草的牦牛。記者 袁海霞 攝
這是我區大力推進清潔能源建設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西藏以創新思維和實干精神,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推進清潔能源基地建設,積極開展清潔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鏈布局示范,促進水電、光伏、鋰電儲能等產業協同發展。截至目前,清潔能源已建在建裝機達2706萬千瓦,清潔能源裝機占比達 96.32%,位居全國前列。

阿里地區瑪旁雍錯一瞥。記者 丹增群培 攝
巍峨的喜馬拉雅山脈北麓,壯闊的雅魯藏布江南岸,青藏高原橫斷山脈的褶皺間,蘊藏著中國最極致的“風”“光”。
綠色建材、天然飲用水、農畜產品加工和高新技術制造……西藏審時度勢、高位推動、自我革新,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工業、農業、服務業的全鏈條各環節,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發展協同共進。
走進西藏霞崗江實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目光所及之處,現代化生產線正在高速運轉,將一個個礦泉水瓶灌水、封裝,全程自動化,僅有少數幾名工人在旁操作機器,一改過去人們對企業車間“塵煙彌漫、噪音刺耳”的印象。生產線改造升級后,不僅提高了產品質量和產量,訂單量也隨之增多了,預計年產量可達到5000噸以上。

西藏雅尼國家濕地公園。記者 丹增群培 攝
米林市引入外地企業,種植林下仿野生黃精;薩迦縣探索“企業+科研+基地+農戶”的融合發展路徑,發展高原藏紅花項目;西藏寧算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利用數據中心打造西部地區大型低成本超算中心,構建“云+行業”業務生態……西藏各級各部門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部署,向“綠”而行、追“綠”逐“綠”,推動“綠水青山”“金山銀山”雙向轉化,將生態優勢不斷轉化為經濟優勢和發展優勢。
近年來,西藏以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為引領,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堅持生態優先、保護第一,嚴格執行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深入實施國家生態安全屏障保護和建設規劃,把全區50%以上的國土納入生態保護紅線;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國土綠化行動深入推進,特別是近幾年來,實施了南北山綠化工程,造林超過100萬畝,全區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2.31%;共設立生態崗位44萬余個,年發放補助金超過了15億元,人民群眾在生態建設中吃上了生態飯、走上了致富路。

昌都市八宿縣來古冰川。記者 丹增群培 攝
數據說明一切,無聲卻有力:西藏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9.7%以上,主要江河湖泊水質100%達到或優于Ⅲ類,西藏成為世界上生態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