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9日上午的廣州南沙,一簇來自南海的深海之火,散發出耀眼的光芒。在“夢想”號大洋鉆探船的見證下,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火種采集儀式在這里舉行。在十五運會開幕倒計時一個月之際,這絢麗的冰火同輝,為一場象征科技與體育有機結合的盛會奏響有力的前奏。

深海燃冰,突破想象的“源火”采集方案
點燃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火種盆的“源火”,來自南海1522米深處的“可燃冰”(天然氣水合物)。據了解,可燃冰燃燒產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氣多數十倍,且燃燒后幾乎不產生任何殘渣,是最具商業開發前景的戰略資源之一。以綠色高效的清潔能源可燃冰作為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火種”,完美契合了本次全運會的理念和宗旨。
這不是可燃冰被首次用作大型綜合運動會的火炬“源火”燃料,但卻是首次從海底點燃成火作為火種。要達成這一目的并不容易,能從超深海中成功采集可燃冰的同時在水中點燃并將火種安全帶回,需要先進的科研水平和強大的技術條件支撐。而這一簇深海之火點燃的是科技之光,映照了海洋強國戰略的廣東答卷。

采火成功瞬間 截圖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領跑全球,源于海洋強國建設的決心
在茫茫大海中尋找、開采可燃冰,難度猶如大海撈針、在豆腐上打鐵。為了安全穩定高效地開采可燃冰,無數的地質工作者已為之奮斗了20余年。2017年和2020年,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在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黨組的領導下,成功進行了兩輪可燃冰試采,創下多項世界紀錄,使我國在可燃冰開采領域實現多項技術領跑全球。而本次的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火種采集項目,更是前沿硬核科技的集大成者。
這是全球體育運動史上首次在深海海底獲取綠色“火種”,要做到這一點,離不開廣東在發展海洋經濟上持之以恒的努力和決心。自2018年起,廣東連續7年累計安排近20億元專項資金支持海洋六大產業(海洋電子信息、海上風電、海工裝備、海洋生物、天然氣水合物、海洋公共服務)創新發展,通過政策與資金推動產業集聚,突破281項關鍵技術瓶頸,直接帶動配套研究投資17億元,產業帶動超218億元,有力推動多項海洋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成果轉化及產業化。2024年,廣東海洋生產總值突破2萬億元,已連續30年領跑全國。

負責本次采集作業的4500米級深海遙控潛水器“海馬”號,是目前我國唯一投入深海探查實際應用的、下潛深度和系統規模最大的國產深海遙控潛水器。供圖: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
敢想敢干,是大灣區兒女的性格底色
自古以來,嶺南沿海地區便向海而生、因海而興,繁榮的海事活動溝通中外,海上絲綢之路在此發源。海洋之于廣東,既意味著豐富的資源、壯闊的風景、連接世界的機遇,也為嶺南文化注入了奮勇進取、開拓創新、敢想敢干的基因,這是廣東的文化底色,也是大灣區兒女的性格底色。
進入新中國,改革開放進一步發掘了廣東面向海洋、面向世界的潛力。壯闊的海洋和密布的河川塑造了廣東,也造就了開放包容的社會觀念和精神氣質。在改革的浪潮中,廣東以勇立潮頭之姿、海納百川之氣度,吸引了廣大有志之士齊聚于此奮斗拼搏、勇闖未來,創下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進入新時代,在交通強國、海洋強國、創新推動發展等目標指引下,“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從夢想走向現實。從“硬聯通”到“軟聯通”再到“心聯通”,大灣區兒女以敢想敢干的精神,為“一國兩制”的生動實踐寫下新答卷。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源火采集的冰火同輝,照見的是大灣區兒女向海而生、因海而興的赤子之心滾燙如初。

“夢想”號鉆采船是我國首艘自主設計建造的大洋鉆探船,于去年底建成并入列,具備海域11000米的鉆探能力。截圖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三地同心,一個月后攜手共襄體育盛會
在火種采集儀式上點燃的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火炬名為“綻放”,火種盆名為“鼎盛同心”,還有十五運會的獎牌“同心躍”和殘特奧會獎牌“同心暖”,都詮釋了同一個理念——粵港澳攜手同心。一衣帶水的粵港澳同根同源、同聲同氣,三地居民近年來往來熱絡,得益于粵港澳大灣區各項機制銜接和互聯互通政策的與時俱進。
十五運會是歷史上首次由粵港澳三地聯合辦賽的全運會,也是全運會首次走進香港、澳門。這是粵港澳大灣區與全運會的雙向奔赴:十五運會讓粵港澳三地在籌辦中進一步實現高水平互融互通,優勢互補、同心協力的粵港澳將為倡導全民運動、全民共享的全運會提供更豐富的場景實踐。可以預見,背靠祖國,港澳必將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實現更好發展。

晨曦中的港珠澳大橋(2023年12月15日攝,無人機照片)。圖源新華社
隨著深海之火點燃了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的火種燈,這一體育盛會已有力奏響前奏。期待一個月后,粵港澳將同心攜手,共同為全國人民奉上一場精彩的全民體育盛宴。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