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續報道·報效祖國 建功西部】
“哪里需要教育的火種,我們就去哪里!”《光明日報》近期持續推出的“報效祖國 建功西部”報道,引發保定學院師生強烈共鳴。
這種共鳴,源于學校師生與受訪對象之間共同的信念、共同的選擇、共同的經歷和共同的感受。“哪里不是新的機遇?哪里不需要創榛辟莽?哪里容不下奮斗者的身影?哪里實現不了青春的夢想?又有哪里不值得我們發熱發光?”報道中發出的一個個追問,讓踟躕不前者深思,給扎根實干者“蓄能”,也為整裝待發的西部“新面孔”安心定神、指引前路。
實現西部的現代化離不開人才支撐,為西部培養有信念、有理想、有才干、有定力的可用之才,是我們義不容辭的使命。25年來,保定學院畢業生立下“到西部教書去”的志向,奔赴新疆、西藏等西部地區,像花花柴、駱駝刺一樣,把根深深地扎進西部大地,將所學所思所感所悟,化為奔赴西部投身教育實踐的行動,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在那里撒下希望的種子,被親切地稱為“大風刮不走的老師”。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給學校西部支教畢業生群體代表回信。11年來,保定學院全體師生牢記囑托,感恩奮進,用好典型培樹和榜樣引領,創設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融通體系,打造德育基礎設施和德育共同體,構建了服務西部、扎根基層大思政育人機制。
學校還圍繞教學環境、教學資源、教學質量、教學實踐等開展課程思政活動,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各環節,激勵廣大青年學子牢記囑托,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建功立業。
對于每年的新生而言,走進“紅旗的召喚”——西部支教主題展館,學習西部支教畢業生群體的先進事跡,感受他們身上的榜樣力量,是不可或缺的入學必修課。
今年8月,學校為又一批赴西部的畢業生舉行了出征儀式。“學校給予我精神的滋養,學長學姐是我前行的榜樣。腳下有路,眼中有光,到西部教書去是我的青春渴望。”聽著這些00后鏗鏘有力的話語,看著他們接過繡著“到西部教書去”的紅旗,心中滿是感慨和感動。
前不久,2018屆畢業生、新疆喀什地區英吉沙縣委巡察組四級主任科員楊加勁來信。他在信中說:“母校如明燈照亮無數求知者的前程。南疆的風沙雖烈,卻吹不散我們對母校的深深眷戀與感恩。在這片廣袤土地上,我們傳承母校精神,砥礪前行。”
能一路陪伴這些“汗灑西部熱土,志存天地之間”的學子度過求學時光,將他們“扶上馬、送一程”,是難得的人生幸運。
“揮手送茲赴邊疆,源頭活水伴身旁。”這些年,學校在新疆且末一中建立繼續教育學院且末分院、援疆支教圖書館,跟進支持教師們的業務進修和提升、發揮育人輻射作用,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為他們和家人提供便利和支持,讓他們感到暖心和安心。
學校還形成了教育援疆長效機制,邀請新疆大中小學師生、教育工作者等來校研學、培訓、交流。雙方的線上線下思政課、報告會、座談會、宣介會密切開展。
十幾年來,學校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創作了報告文學、電影、話劇、歌曲、舞蹈等一系列文化成果,生動講述保定學院西部支教畢業生群體扎根在邊疆、成長在邊疆、奉獻在邊疆的感人事跡,激勵越來越多的青年到邊疆去、到基層和人民中去建功立業。2024年,學校創編歌舞劇“春天的課堂”——《囑托》,被列為河北省教師節重要活動,在冀疆兩地公演,為兩地師生送上了一堂音樂中的思政課。
如今,學校奔赴新疆且末的學子接力傳承,師兄師姐全方位“傳幫帶”師弟師妹蔚然成風。2000年以來,學校共有37名畢業生扎根且末,為當地培養了9000多名畢業生,他們中有3000多人選擇回到且末,為家鄉建設“有一分熱,發一分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扎根西部、奉獻西部的信念,就這樣在一批批青年人當中生根發芽、碩果盈枝。
讓“扎根西部、燃燒青春”成為風尚,青春的方向更加堅定。接下來,我們將打造全鏈條服務西部人才培養體系,持續推進“筑基工程堅定理想信念,潤德工程傳承精神文脈,修身工程淬煉品德品行,知行工程練就服務本領,領航工程助飛西部夢想”,為推動邊疆高質量發展貢獻教育力量。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