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2005年,拉巴多吉在曾經的阿里電視臺演播廳內拍攝。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那是一張定格于2005年的舊照,于拉巴多吉而言,它承載著無盡的回憶。那是參加工作的第二年,他在阿里地區藏歷新年晚會現場,正用鏡頭捕捉著精彩瞬間。“當時的演播廳小得只能容納60人左右,所用設備都是笨重的磁帶機,不僅機子格外沉重,且因采用模擬信號,畫質極差,素材也難以妥善保存。”拉巴多吉輕撫著手里的老照片娓娓道來。
作為有著20多年從業經歷的老新聞人,拉巴多吉手中的鏡頭仿若一支神奇的畫筆,于歲月長卷上默默描繪著阿里高原的滄海桑田。
憶起早年進山采訪的日子,他不禁動容。當時,他需要將10多斤重的老式攝像機扛在肩上,一路顛簸前行。每逢風雪交加的惡劣天氣,寧可自己被雨淋濕、被寒風凍僵,也絕不松手,生怕它受到一絲損傷。后期剪輯更是漫長且煎熬,從素材導出到成片播出,往往要耗費整整一天的時間,有時還要多次調整。
如今,拉巴多吉雖已轉崗,但他對新聞事業的熱忱分毫未減,依然堅守在宣傳戰線。因著對記者職業的無限熱愛與對攝影的濃厚興趣,他的家中擺放著各式各樣的現代化攝影設備,每一件都代表著技術的進步:“現在可大不一樣了!記者們只需背著輕便的攝像機,隨時都能出發,無人機可以輕松俯瞰阿里壯美的風光;采訪素材借助5G網盤,能實時傳輸,無論身處何地,用手機便能完成剪輯,特效、字幕一鍵生成,效率不知提升了多少倍!我時常想,要是能再當回記者,該有多好呀!”

圖為2025年,拉巴多吉在阿里地區融媒體演播廳(原阿里電視臺演播廳)內,操作當下的攝影器材。記者 洛桑旦增 達珍 攝影報道
不僅鏡頭里記錄變化,鏡頭本身就寫滿變化。從肩扛重物、手工剪輯的艱難,到如今智能設備、云端制作的便捷,這不僅是技術的飛躍,更是西藏60年跨越式發展的生動見證。像拉巴多吉這樣默默奉獻的新聞工作者,他們既是時代浪潮的親歷者,更是滄桑巨變的記錄者。他們鏡頭下所定格的每一幀畫面,都凝聚著高原發展的鏗鏘足音,定格著時代進步的動人瞬間,宛如一曲曲高亢激昂的贊歌,訴說這片古老土地的新生與崛起。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