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十五五”規劃謀篇布局之年。開年以來,經濟工作的九項重點任務深入推進、取得實效。在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即將召開之際,光明網聯合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推出“理響中國·鏗鏘有理|經濟向好有底氣”系列視頻,聚焦九項重點任務取得的成績與發展新機遇,解讀經濟發展穩中求進、向新向好的動力來源,凝聚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合力。
本期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徐奇淵解讀“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穩外貿、穩外資”。

【文字實錄】
大家好,我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徐奇淵。想象一下,如果你可以回到三國時期,和劉備、關羽和張飛共飲一壺茶,你會發現,他們享用的茶果種類遠不及我們今天豐富。那時的人們從未嘗過香蕉的香甜,也未曾見過草莓的嬌艷,也沒有西瓜、芒果等。這些今天我們司空見慣的美味水果,其實都是后來通過各種途徑引入中國的。

這不僅是一個關于食物的故事,更是對外開放、交流往來的生動例子。從古至今,隨著交通日益方便、開放大門不斷打開,越來越多的新鮮事物被引入國內,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生活。比如孩子們喜歡的樂高積木、年輕人喜歡的咖啡,還有乒乓球也是近代從國外傳入的,現在也成了我們的國球。如果沒有這些好吃、好玩的,現在的生活會少掉很多有趣的元素。
對外開放不只是“引進來”,還有“走出去”。中國企業就是“走出去”的典型代表,并在這個過程中迅速崛起。在改革開放40多年的進程中,我們的企業從做“學徒”開始,先是做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補償貿易和加工貿易,中國學生大量到海外留學,中國的人才大量進入外資企業。通過“走出去”,我們的人才、技術、管理、國際網絡等不斷升級,本土企業開始做大做強,特別是中國制造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2024年,我國制造業增加值連續15年居全球第一,占全球制造業比重約30%,超過美、日、德三國總和。更重要的是,中國制造積極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正重塑新優勢、迸發新動能。

在此過程中,還涌現出了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比如華為、比亞迪、阿里、騰訊、字節跳動等等。這些企業的國際化、出海道路有所不同,但是,它們的共同點都是從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發展成為全球領先的跨國企業。這些企業的發展歷程,都證明了對外開放給中國經濟帶來的巨大活力。
當前,國際環境復雜多變,不確定性增強,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升級,尤其是一些國家反復多變的貿易政策,使國際經貿秩序遭受重創,削弱了全球經濟增長前景,也對我國出口造成了一定影響。盡管面臨風浪,但對外開放依然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關鍵動力。一方面,我國市場容量大、有梯度轉移空間,蘊藏巨大潛力,外貿產供鏈日益完備、靈活,應對風險挑戰的能力更強、底氣更足。另一方面,我們堅持積極主動擴大進出口,通過調整海外布局,努力尋找新的發展機遇。例如,我國加強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間的經貿往來,出口仍然維持穩定增長,競爭力持續上升。
2024年,中國進出口總值達到43.85萬億元,同比增長5%,規模再創歷史新高。電動摩托車和自行車熱銷海外市場,電動汽車出口量首次突破200萬輛。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如果把這些汽車首尾相連,可以從北京到羅馬。另外,跨境電商在“賣全球”方面潛力進一步釋放,同時在“買全球”方面的優勢也在持續發揮。2024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2.63萬億元,增長10.8%??梢?,中國仍然深度參與著全球生產網絡,將來中國的對外開放要向著更加平衡的方向發展,我們要推動的全球化是普惠、共贏的全球化。為此,今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的會議強調,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

現在,我們可以做一個總結,對外開放不僅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多彩,也為國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所以,開放不是一時的選擇,而是長遠發展的必然路徑;它不僅是經濟的引擎,更是文明互鑒、共創未來的橋梁。唯有堅持打開大門,與世界共享機遇,中國才能在時代的浪潮中行穩致遠,書寫更加輝煌的篇章。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