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代莉)“叮咚、叮咚”,近日,荊門市東寶區千佛洞社區東岳名流小區業主微信群里便跳出一條暖心信息:“各位鄰居,我家孩子大了換了新自行車,舊的那輛還很新用不上了,有需要的家庭可以直接聯系我搬走。”在簡單的溝通后,不到五分鐘,這輛免費的自行車滿載著鄰里情誼找到了新的小主人。
這樣的溫暖瞬間,在社區已是尋常。不久前,解師傅在群里發出每天免費幫助一個學生解決數學難題的邀請、周先生免費上門幫助鄰居維修水管……,一個鄰里互助共享網悄然形成。

活動現場。通訊員 供圖
文明之風,潤澤萬家。千佛洞社區積極發掘、鏈接“社區能人”,通過線上鄰里群、線下“三色活動空間”,搭建居民互動平臺,組建“綠色護苗”、“銀色愛老”“粉色媽媽”志愿服務隊伍,將分散的善意凝聚成有組織的溫暖力量,并探索建立了“愛心聯盟”積分管理制度,通過對樂于奉獻、積極參與公益服務、社區治理的居民進行積分表彰,將志愿行為轉化為社區治理堅實力量,樹立文明風尚,厚培文明沃土。

活動現場。通訊員 供圖
在社區黨總支的號召下,由黨員帶頭的“志愿服務隊伍”應運而生。“我參加志愿服務是想幫助別人,為社區建設出一份力。現在有了積分獎勵,我更有動力參與社區志愿服務活動,發揮余熱,助力社區越來越好。”老黨員譚逢貴今年72歲了,利用自己的文體特長,義務教學八段錦、太極拳,帶領更多居民加入全民健身熱潮;書畫社楊老師組建的“翰墨傳承”公益書法班已成為孩子們假期的好去處;青年黨員王樂開辦樂器公益班,在孩子們心中種下夢想的種子。這些由居民主導、社區支撐的社會組織,構成了社區服務的溫暖一隅,讓互助服務常態化、專業化。

活動現場。通訊員 供圖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文明實踐,落地生根。據悉,千佛洞社區還積極探索“文明實踐+”活動模式,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的作用,為精神文明“賦能”,今年以來,已開展各類文明實踐活動60余次,居民自發參與、社區積極引導、資源共享互惠形成良性循環,越來越多的居民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新文明、新風尚煥發出嶄新光彩。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