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十五五”規劃謀篇布局之年。開年以來,經濟工作的九項重點任務深入推進、取得實效。在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即將召開之際,光明網聯合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推出“理響中國·鏗鏘有理|經濟向好有底氣”系列視頻,聚焦九項重點任務取得的成績與發展新機遇,解讀經濟發展穩中求進、向新向好的動力來源,凝聚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合力。
本期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養老與社會保障研究室主任林寶解讀“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文字實錄】
大家好,我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的林寶。最近一段時間,很多年輕朋友都在競相“打卡”家門口的社區食堂,大家還紛紛把“打卡”體驗分享到社交平臺上。“方便、實惠、衛生、好吃、菜品多”,類似的評價幾乎刷屏。其實說起來,社區食堂一開始是為老年人而建,主要是解決老年人“做飯難、吃飯難”的問題。沒想到因為物美價廉而悄然走紅,吸引越來越多年輕人前來“蹭飯”。這當然是一舉多得的好事!居民的生活更便利了,食堂的生意更好了,這種良性循環就能讓食堂持續地辦下去、把服務不斷提上來。

小小的社區食堂,連著民生和民心。在我們身邊,這樣的惠民實事還有很多。比如,隨著全國各地“15分鐘便民生活圈”的加快建成,咱老百姓家門口的便民服務越來越豐富,便利店、生鮮市場、理發店、藥店、健身房等隨處可見。不論是帶娃溜娃、日常購物,還是問診買藥、休閑鍛煉,都有了更便捷的去處。“15分鐘便民生活圈”,不僅把更美好的生活“圈”在了居民身邊,也進一步點亮了城市經濟、激發了發展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家事國事天下事,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頭等大事。一方面,這是由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根本宗旨決定的。為人民謀幸福是我們黨的初心使命。因此,黨和政府始終把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另一方面,這是由民生事業的重要性決定的。保障民生不僅關系人民群眾福祉和社會安全穩定,而且對經濟發展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例如,住房、教育、醫療、養老、托育等民生工程本身就是重要的投資領域,能夠直接帶來經濟增長。同時,隨著老百姓生活條件的改善、受教育水平和健康水平的提升,全社會的人力資本水平也會得到提升,進而帶來更高的生產效率,這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

翻開今年上半年的財政賬本,民生領域“做加法”十分醒目:全國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9.2%,教育支出增長5.9%,衛生健康支出增長4.3%……從提高小微企業貸款額度、降低貸款利率,到發放就業補貼、育兒補貼、困難群體救助金;從改造城鎮老舊小區,到新增文化休閑、體育健身場地;一筆筆真金白銀、一項項有溫度的實招硬招,化作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民生福祉。“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民生藍圖逐項落地。這些具體可感的改善,都在為中國經濟的行穩致遠積蓄底氣、注入信心。

7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時強調,要扎實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對此,各級政府要充分認識到保民生就是促發展,將民生保障作為經濟發展的持久動力和源泉,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更重要的是,要因地制宜拿出切實舉措。在資金使用方面,推動更多資金資源“投資于人”、投入民生領域。同時,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激發社會資本投資民生領域的積極性,增強民生事業的可持續性,讓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