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山東棗莊10月20日電 題:“她力量”舞動鄉村健身新風——“萬村女性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計劃”三年成果觀察
新華社記者肖亞卓
鼓點鏗鏘、彩帶飛舞。健身秧歌的節奏響徹體育館,柔力球隨節拍舒展劃圓,廣場舞的隊列在燈光下整齊變換。
近日,在山東棗莊文體中心的展示舞臺上,來自全國31個省區市的女性社會體育指導員代表,用一次集體亮相展現“萬村女性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計劃”三年培訓計劃的成果。
這是一場展示,也是一次回望。三年來,9.4萬名農村女性加入社會體育指導員的行列,遍布在全國3.3萬個行政村里,把健身的火種一點點傳遞。
該培訓計劃由國家體育總局聯合農業農村部、全國婦聯于2023年啟動,旨在通過培訓村婦聯執委、巾幗志愿者、文體骨干等,使更多農村女性掌握科學健身知識和組織群眾活動的能力,逐步建立起一支“群眾帶動群眾”的基層體育指導隊伍。三年來,各地通過送教上門、分層培訓、區域示范,讓體育資源不斷向農村傾斜、體育組織向農村延伸、科學健身向農村覆蓋。這種“從城市走向鄉村”的培訓方式,讓健身課堂真正扎根在田間地頭。
全國各地,一個個普通女性因健身而改變,也在改變著他人。
吉林省長春市雙陽區的王玉風是一名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幾年前,她因血糖高、血脂高開始鍛煉,如今不僅各項身體指標恢復正常,還帶出一支百人健身隊。“我就是活教材。”她笑著說,“大家看到我變好了,也都愿意跟著動起來。”
從一名退休教師到“帶動者”,王玉風的故事在全國并不罕見。越來越多的農村女性通過學習健身知識、帶動他人參與,找到了新的舞臺,也重新定義了“健康生活”的含義。
正是這些普通女性的故事,匯聚成一張全國“她力量”健身圖譜,讓“萬村計劃”的意義,超越了培訓本身。
在棗莊的展示舞臺上,這種改變有了更加鮮明的表達。
山東代表隊的《歡慶秧歌》在傳統海陽秧歌的韻律中融入健身節拍,動作幅度更大、節奏更鮮明,既保留了民俗的神韻,又跳出了現代的力量與自信。山東省健身秧歌、健身腰鼓、健身操舞委員會副秘書長、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曾玲說:“健身不只是強身,更是一種文化的表達。”
河北平山縣的拉花秧歌《紅紅火火中國年》一登臺亮相就贏得滿堂彩,演員們的笑容和舞步里,是對生活的熱愛與自信。
來自甘肅酒泉的《絲路梵音》,則將敦煌壁畫“飛天”的舞姿融入健身操舞,讓千年古韻在鄉村廣場上重新飛翔。甘肅省酒泉市體育中心主任王晶介紹,這套作品正在全省基層推廣,“讓大家在運動中感受敦煌文化的韻味。”
“體育在鄉村的扎根,不僅是健身,更是精神的生長。”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副司長朱毅表示,這些女性社會體育指導員以熱情和堅韌,把科學健身和健康理念送到群眾身邊,讓運動成為農村新的生活方式。
從熱烈秧歌到飛天舞姿,從民俗舞到健身操,女性社會體育指導員們用創意與熱情,讓傳統文化在健身中煥發新生。體育在這里,不只是鍛煉身體的方式,更成為連接鄉土與文化的橋梁。體育的意義,正在從身體層面延伸到文化與生活的更深處。
“‘萬村女性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計劃’,讓運動與文化相互滋養,也讓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在鄉村生根發芽,”全國婦聯組織部副部長劉丹說,“廣大女性社會體育指導員是科學健身的傳播者、文明新風的引領者、鄉村振興的實踐者,她們用行動證明,農村婦女在鄉村治理、文化傳承、體育強國建設中發揮著‘半邊天’作用。”
而在南方的海島鄉村,健身帶來的是另一種柔韌的力量。
浙江舟山的劉萍,原本是一名普通漁嫂。她參加培訓后,帶著姐妹們練柔力球、跳廣場舞,把體育活動送進海島社區。她的丈夫也在她的帶動下加入隊伍,成了村里有名的“公益夫妻檔”。
“以前跳舞是為了自己,現在是帶著大家一起跳。”劉萍說,“健身讓生活變得更有精神頭。”
從北方的廣場到南方的碼頭,從農閑時的秧歌到海風里的舞步,這股“她力量”跨越山海,融入無數個普通家庭的日常。她們帶動的不僅是身體的變化,更是生活方式的革新——越來越多的老人、孩子加入健身行列,越來越多的村莊在運動聲中煥發活力。
“萬村女性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計劃”實施三年來,讓一個個原本安靜的村莊熱鬧起來。那些熟悉的笑聲、鼓點與舞步,成了鄉村生活最溫暖的節奏。
從課堂到村頭,從健身到傳承,從個人成長到群體行動——“她力量”正以溫柔而堅定的方式,推動著鄉村的蓬勃煥新。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