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石川
10月20日至23日,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全會聽取和討論了習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習近平就《建議(討論稿)》向全會作了說明。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在邁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時期,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勝利召開,審議通過的“十五五”規劃建議是高瞻遠矚的戰略藍圖、統攬全局的戰略謀劃、審時度勢的戰略決策,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而團結奮斗,具有重大意義。
此次會議的重要成果,是審議通過了“十五五”規劃建議。“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在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地位。“十五五”規劃建議,對未來五年發展作出頂層設計和戰略擘畫,是乘勢而上、接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又一次總動員、總部署。
全會提出了“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升,人民生活品質不斷提高,美麗中國建設取得新的重大進展,國家安全屏障更加鞏固。
在此基礎上再奮斗五年,到二〇三五年實現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大幅躍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圍繞“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全會提出了一系列相互銜接、相互促進的戰略舉措。比如,“優化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兩者存有內在關聯;再比如,“堅持惠民生和促消費、投資于物和投資于人緊密結合”“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也有密切的邏輯關系。
“十四五”時期的發展成就,為“十五五”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在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的復雜形勢下,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大局保持穩定,這充分彰顯了中國道路的獨特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越性、超大規模市場的強大韌性、完整產業體系的供給能力、豐富人力資源的創新潛力,共同構筑了我國發展的堅實基礎。面對風云變幻的國際環境,尤需保持戰略定力,堅定做好自己的事。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須努力;會心不遠,要登絕頂莫辭勞。”完成“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以及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們勠力同心,接力奮斗,在堅定信心中攻堅克難,在劈波斬浪中堅定前行。
學習好貫徹好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黨全國的重大政治任務。我們要團結起來,切實抓好全會精神的貫徹落實,不折不扣落實中央各項部署,為實現“十五五”規劃而奮斗。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只要凝聚14億多中國人民的磅礴力量,展現“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激發“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以歷史主動精神克難關、戰風險、迎挑戰,定能確保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決定性進展,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嶄新篇章。(王石川)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