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訊(記者包東喜、通訊員鄭婷、郭泰辰、郭夢娜)10月27日,第三屆時尚與可持續發展國際會議在武漢紡織大學開幕。本屆會議以“融合·共創:科技與文化助力時尚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匯聚全球十余個國家的300余位頂尖學者、行業領袖與創新實踐者,共同探討在全球綠色革命與智能化轉型背景下,時尚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新理念、新技術與新路徑。

會議現場
武漢紡織大學校長傅欣在致辭中表示,推動時尚產業綠色化、低碳化發展,是培育新質生產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路徑之一,近年來,“美好紡大”努力開拓,辦學上取得一系列成就,紡織科學與工程學科穩居全球前列、徐衛林院士團隊在航天紡織品領域取得系列重大突破,打造了“紡織新材料與先進加工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

武漢紡織大學校長傅欣教授致辭。
“時尚的未來在于可持續,其動力源于科技創新與文化傳承的雙輪驅動,活力來自全球視野下的開放合作。”傅欣稱,本次會議為各方搭建了高水平的對話平臺,通過深入研討,必將形成新理念與新路徑,為共同繪制產業發展的嶄新藍圖奠定堅實基礎。

湖北省教育廳對外合作與交流處處長梁薇致辭。
湖北省教育廳對外合作與交流處處長梁薇稱,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與資源約束的背景下,推動時尚產業綠色化、智能化與全球化轉型具有重要意義。紡織服裝是湖北的重點支柱產業,武漢紡織大學作為省內“雙一流”建設高校,在人才培養與可持續研究方面成果顯著。省教育廳將持續支持學校深化產學研合作,加強學科建設,希望各界進一步搭建跨文化協作平臺,匯聚全球智慧,共同探索時尚可持續發展的創新路徑,為產業與區域發展注入新活力。

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秘書長白靜致辭。
“從‘嫦娥’系列月面閃耀的國旗,到世界首創的玄武巖纖維‘石頭’國旗,這一系列源自紡織學科的航天科技成就,是對‘科技助力可持續’最有力的詮釋。”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秘書長白靜秘書長表示,中國作為全球紡織服裝產業的重要參與者和貢獻者,在推動綠色轉型中肩負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與使命。她高度肯定了武漢紡大通過獲批建設全國重點實驗室、構建高水平科研體系為產業提供的堅實支撐,以及服裝學院立足“大服裝”理念,培養具備前沿視野與社會責任感人才的“紡大經驗”,并期待本次會議能凝聚廣泛共識,為全球時尚產業貢獻更多中國智慧。

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紡織大學黨委書記徐衛林教授在講話中聚焦紡織服裝產業的時尚與可持續發展。
在全球時尚產業面臨可持續轉型與數智化融合的關鍵時刻,本屆論壇匯聚了來自中國、意大利、英國、日本、希臘、孟加拉國、葡萄牙等國的十余位頂尖學者與產業先鋒,共同探討科技如何重塑設計、生產與教育。論壇圍繞“材料創新”“智能穿戴”“數字孿生”“可持續設計”及“跨文化教育”等核心議題,分享前沿洞察,勾勒未來時尚新圖景。
據悉,會期三天,將持續至10月29日。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