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沒有發現,每次下館子吃完飯后總是特別口渴?吃飯的時候,明明沒覺得菜有多咸,可一回家就渴得不行。是因為味精加多了嗎?真相其實比想象中復雜。
分析8000道菜后發現:
一道菜鈉的攝入量就“爆表”了
???一道菜,鈉的攝入量就“爆表”了
調查中,大部分熱銷菜的鈉含量都超過了推薦值。研究發現,74.9%的菜品超過了我國成年人鈉的每日適宜攝入量(1500毫克);更關鍵的是,62.6%的菜品超過慢性病預防推薦上限(2000毫克)。
其中,每份菜(平均575.6克)含鈉3331毫克,相當于2.2倍推薦的我國成人每日適宜攝入量。
鈉屬于強烈親水的物質,鈉離子在體內會“綁定”大量水分子,提高血液滲透壓,口渴感自然就來了。
???湯類,居然是鈉的“重災區”
湯類菜品是個“重災區”,每100克含鈉高達687毫克;其次是冷菜,每100 克含鈉528毫克;還有炒菜,每100克含鈉約481毫克。雖然主食和小吃相對較低,但由于分量較大,吃多了依然可能超標。
???少鈉≠少放鹽,警惕“隱形鈉”
許多人以為“少放點鹽”就能減鈉,而研究進一步分析發現,所有菜肴中,僅有17%左右的鈉來源于食物本身,而有83%的鈉來自調味品,比如鹽、醬油、味精、醬料等。

中國餐廳菜肴中的鈉來源。研究截圖,健康時報編譯
餐廳中常混用多種調味品,研究發現,約45%的菜用了三種,23%用了四種。而調味品種類越多,鈉含量就越高。
這也提醒我們,減鹽不能只盯著“少放鹽”,更要警惕味精、醬油、復合調味料等“隱形鈉源”。
為什么有些菜吃起來不咸
卻是“鈉超標”?
營養師谷傳玲曾刊文介紹,大廚的“復合調味”會把咸味悄悄藏起來。
所以,糖醋里脊、番茄炒蛋、酸辣湯、排骨湯等菜肴,可能當時吃起來不咸,但幾個小時后,身體就會誠實地發出“警報”——好渴!
在外就餐減鹽,記住這幾點
1.?點菜:優先選擇清淡做法
2.?吃菜:食用前可涮一下水
3.?餐后:多喝水,適當運動
來源:“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微信公眾號
出品: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