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湖北日報評論員 劉中揚
10月27日,鄭智化再次發文回應深圳機場事件,就“連滾帶爬”用詞不當致歉,并向為他登機提供服務的工作人員致謝。
25日,鄭智化發文指責深圳機場將升降車停至離機門地板25cm處,導致“輪椅推不進飛機,腿也沒辦法跨進機門”,對殘疾人的態度“沒人性”,深圳機場第一時間在評論區道歉,表示將啟動核查工作。26日,鄭智化發文講述了在機場安檢或遠機位情況下,作為殘疾人曾遭遇過的不便。27日,鄭智化登機過程的完整監控視頻曝光,畫面顯示升降車和機門之間確實存在高度差,但有地勤與空乘人員共同攙扶他進入機艙。
公眾人物的社會影響力,也需對應自我約束力。鄭智化的許多用詞,諸如“刁難”“粗暴”“舉世罕見”等,帶有強烈主觀色彩。這些極化的語言,一旦面向公眾,是值得商榷的,很容易導致社會輿論走偏。從深圳機場道歉到鄭智化致謝,從表面上看,似乎是一種“反轉”。但我們也應冷靜地看到,雖然鄭智化的言辭有過激之處,也因此向公眾致歉,但“無障礙”遇阻的問題依然客觀存在。
有媒體就“25cm的高度差為何形成”采訪了資深機長,指出可能的原因有二:一是升降車與飛機機型不匹配,導致升降車最高高度達不到機門高度;另一個原因則與升降車司機的操作以及地面工作人員的配合有關,最終未能將升降車抬升至準確高度。也就是說,像鄭智化這樣的殘疾旅客,在車機匹配、操作合理的情況下,理應更順利地進入客艙。機場的硬件與服務,確實還有提升空間。
根據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公布的數據,我國殘疾人總數超過8500萬。為他們和老年人、孕婦等群體安全通行及便利使用而建設的服務設施,統稱為“無障礙設施”,涵蓋盲道、坡道、電梯等類型。但在現實中“無障礙”三個字,往往也面臨著重重障礙:損壞或受阻的盲道、路上的溝溝坎坎、無法讓輪椅出入的門……普通人眼中的一個“小坎”,可能就是殘疾人難以跨越的“天塹”。真正的“無障礙”,應基于少數群體的真實體驗而言。維護殘疾人的尊嚴與權益,不能簡單理解為社會給予了他們多少關注,而是要實實在在地通過各種措施,使他們獲得盡可能靠自己就能實現的生活質量。把聽見不同的聲音作為理性討論的開始,才能真正為特殊群體發聲與做實事。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