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提要
從“中國經濟”到“中國人經濟”,一字之別,是對我們發展落腳點的進一步凸顯,也是對今年全國兩會提出的“投資于人”的進一步呼應。
□ 湖北日報評論員 艾丹
“既看GDP也看GNI,既重視‘中國經濟’也重視‘中國人經濟’。”日前,中共中央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和解讀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會上,“中國人經濟”這個詞備受關注。
從“中國經濟”到“中國人經濟”,一字之別,是對我們發展落腳點的進一步凸顯,也是對今年全國兩會提出的“投資于人”的進一步呼應。
我們經常把中國經濟比喻為一艘破浪前行的巨輪,實際上,我們重視的不僅是這艘巨輪的航向,還有巨輪上每個人的感受。先來看兩個概念:GDP即國內生產總值,這個為人們所熟知,GNI則相對了解得較少。據國家統計局網站介紹,GNI即國民總收入,是一個國家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終結果。GNI等于GDP加上從國外獲得的初次分配收入,減去付給國外的初次分配收入,即GDP加上從國外獲得的初次分配收入凈額。從兩者的區別看,GDP是個生產概念,主要反映一個國家經濟增長和變動情況;GNI是個收入概念,主要反映一個國家收入水平和宏觀收入分配狀況。
通俗一點理解,GDP與GNI被雙雙重視,就是讓“生產”與“收入”兩頭亮眼,既“做大蛋糕”,又強調“分好蛋糕”。國際上,衡量一個國家的富裕程度,“人均國民收入”是一個重要指標。將GNI的顯示度提高,讓老百姓在國家發展的大潮中,收獲真實的幸福感,實現收入水平、生活質量更大提高,正是發展的題中之義。
“我們的目標很宏偉,也很樸素,歸根到底就是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四中全會公報指出,“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堅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從堅持惠民生和促消費、投資于物和投資于人緊密結合,到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從優化生育支持政策和激勵政策破解“生不起養不起”,到健全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照護體系關照老有所養,從推動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到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十五五”時期將有更多稅收、養老金、保障性住房、育兒補貼等觸及根本的再分配制度改革,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更足。
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表示,中國現有14億多人口,未來十多年中等收入群體將超過8億。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如何激發消費潛力?四中全會將擴大內需明確為戰略基點,要求大力提振消費。而激活消費潛能的關鍵,是讓人民群眾卡里有底氣,心里有信心。從這個角度來看,GDP與GNI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關系。人均GNI的提升,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內需市場進一步擴大,為產業轉型提供內生動力,為經濟持續向好提供動能。
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是實現人的現代化。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顯示出強勁韌性和巨大活力。邁向未來五年,把投資于物和投資于人更好結合起來,實現民生福祉與發展質量雙向提升,中國式現代化的成色也會更足。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