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訊(記者黃忠 通訊員常穎 鄧錦濤)收廢品本不違法,但倘若明知廢品來路不明仍予以收購,那可就觸犯法律了!近日,經孝感市大悟縣檢察院提起公訴,被告人周某因犯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被當地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三千元。10月22日,承辦檢察官向極目新聞記者介紹了案情始末。
“老板,我這有好多廢鐵要賣,你幫忙收收。”2023年7月某日凌晨,周某接到了一個電話,一名何姓男子向其詢問工地扣件的回收價格。沒過多久,何某等3人開車拖來了幾大袋工地扣件。
“你這些東西從哪兒來的,來路正不正?”在核算數量的過程中,周某感覺情況有些不對勁,便隨口問道。
“你懂的,放心收,有你的賺頭。”盡管周某察覺到異樣,明知這些東西來路不明,但一想到其中的利益,他還是以每個工地扣件1.5元的價格進行收購。
此后,何某等人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在凌晨敲響廢品回收站的大門,將工地扣件賣給周某。每次核算好數量后,周某都會通過微信轉賬或者現金的方式支付回收款項。
2024年4月17日,民警在偵破何某等人盜竊案時,通過追蹤犯罪嫌疑人找到了周某的廢品回收站,發現了周某回收贓物的犯罪事實,當場將何某(另案處理)等人和周某一并抓捕,并查扣了工地扣件。
承辦檢察官介紹,該院經審查認為,周某明知是他人犯罪所得贓物的情況下,仍多次收購價值1.4萬余元的工地扣件,其行為構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今年7月22日,大悟縣檢察院以涉嫌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對周某提起公訴。8月21日,當地法院經審理依法作出上述判決。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相關判決已生效。
承辦檢察官提醒,經營者收購廢品時,要了解清楚物品的來源并做好記錄,發現物品來路不明,應當拒絕收購。如發現是犯罪所得應當及時報警,切莫存在僥幸心理,因為蠅頭小利而觸犯法律。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