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黃士峰攝

邵奇和老人一起吃餃子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葉文波 攝影: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黃士峰 通訊員 黃娟 劉海
重陽將至,10月27日中午,在武漢市青山區新溝橋街道新橋社區,一場暖意融融的餃子宴正在進行。社區民警邵奇邀請獨居老人過節,老人們笑得合不攏嘴,邵奇為他們盛上熱氣騰騰的餃子,還不時詢問口味咸淡。“花生爹爹”秦爹爹也端來五香花生與大家分享,香氣四溢中,社區群干、志愿者和居民們邊吃邊聊,其樂融融。
發動群眾加入志愿隊伍
邵奇今年43歲,是土生土長的青山人。2000年冬,剛滿18歲的他踏入軍營,成為陸軍某部一名戰士。憑借過硬的綜合能力,當兵第二年他便考上軍校并光榮入黨。2005年軍校畢業后,他被分配到湖北省軍區,擔負新兵訓練和軍事技能培訓任務。十五載軍旅歲月,他把一批批新兵鍛造成合格戰士,也把自己淬煉成一把“軍中利刃”。
2015年,邵奇脫下心愛的軍裝,換上警服,轉業成為一名公安民警。從江夏區到青山區,從刑偵到治安再到社區,崗位在變,角色在變,但軍人本色從未改變。
“邵奇把部隊作風全帶進社區了,他雷厲風行,又不失細致。”青山公安新溝橋派出所同事袁昭說道。初到新橋社區,邵奇就敏銳地發現社區部分探頭壞了。他立即向上級匯報爭取支持,不到一個月,路面新增5處探頭,社區內老舊設備也修繕一新。
新橋社區由三個開放式老舊小區組成,沿街商鋪林立。社區書記莊碧瓊介紹,這里“老弱病殘”群體多,基礎設施薄弱,房屋漏水等糾紛時有發生。
“處理這類糾紛,首先要明確責任,我們請來懂裝修的居民幫忙鑒定;其次是引導雙方換位思考;最后還要普及相關法律,推動問題解決。”邵奇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在莊碧瓊看來,邵奇不僅善于化解矛盾,更懂得發動群眾。他積極挖掘社區內有技能、有熱情的居民,動員他們加入志愿者隊伍,共同參與社區治理。
為“花生爹爹”裝監控
在25街坊,獨居的秦爹爹因癡迷煮五香花生,被鄰里戲稱為“花生爹爹”。老人年過七旬,記性不好,常常忘記灶上還煮著花生就出門遛彎。“前年一年就發生好幾起廚房冒煙險情,鄰居們都提心吊膽。”社區書記莊碧瓊憂心忡忡。
“獨居老人安全無小事!”邵奇得知后立即上門。看到廚房灶臺上厚厚的焦漬,他既心疼又著急。經過思考,邵奇提出“作戰方案”:在爐灶上方安裝智能攝像頭,連線他在漢口的女兒手機上。女兒可遠程“監工”,水快燒干時立即電話提醒。邵奇自己調試角度,讓探頭正好對準灶具。這個“科技+溫情”的妙招立竿見影。
與此同時,邵奇還發動秦爹爹的鄰居組成“守望小組”,并留下自己的手機號,叮囑大家發現異常隨時聯系。如今,“花生爹爹”依然愛煮花生,險情卻再未發生。
陪失智婆婆找到回家路
軍營里,邵奇是嚴師;社區里,他成了老人們最依賴的“兵兒子”。
每逢社區活動,他總在活動室開設反詐小課堂。臺下坐滿老人,他用接地氣的武漢話、鮮活的案例,把“高利誘騙”“假冒親屬”等騙局講得明明白白。
70歲的吳芳華奶奶說,邵奇一到社區就公布了手機號,平時總在社區轉悠,“感覺他隨時都在我們身邊”。
新溝橋派出所門口,常坐著一位靜靜等待的老人。她是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周婆婆,記性差、愛迷路,卻總能問路來到派出所。因為她知道,這里有個穿警服的“兒子”。
幾年前一個深夜,邵奇巡邏時發現瑟瑟發抖的周婆婆。他把老人接回派出所,遞上熱茶。從此,老人月月“報到”,迷路了就問“新溝橋派出所在哪”,安靜坐在門口等邵奇。
“社區獨居老人多,大家都把邵奇當自家人,親切喚他‘兵兒子’。”網格員黎賢動情地說道。
“從軍營教官到社區民警,軍裝換警服,邵奇不變的是為民初心。”新溝橋派出所教導員程進軍評價道。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