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目新聞評論員 吳雙建
10月26日,江西上饒李女士與朋友進山徒步時,誤將一處區域當作“野生蹦床”蹦跳,隨后遇到兩條蛇便迅速離開。據李女士自述,當時山中無信號,兩人進山邊徒步邊拍攝近三小時,遇蛇后極速撤離花費了一個半小時,“要是被咬,山里難走、車進不去,根本沒辦法求助”。返程后她發布視頻,看到網友評論才知曉此前踩踏的是蛇窩,直言“有些后怕”,同時提醒大眾勿效仿這一危險行為。(據10月27日都市快報報道)

相關視頻截圖
據報道,網友猜測這是眼鏡王蛇的巢穴,有一定的科學依據。央視科教頻道的一篇關于眼鏡王蛇巢穴的紀錄片顯示,女子踩的“蹦床”與眼鏡王蛇的巢穴類型相似。它們建造的巢穴非常巧妙,令人嘆為觀止。另外,它們建造巢穴往往是為繁殖作準備的,這也與女子稱遇到兩條蛇的情況相符。資料顯示,當巢穴被人破壞后,眼鏡王蛇會棄巢。
客觀而言,這個知識點非常小眾,很多人并不知情。踩在枯枝敗葉上軟軟的,腳感很好,就容易多踩幾下。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被蛇咬,那還真有致命的危險。李女士事后發文“沒事”,也是在得知風險后產生后怕心理。

相關視頻截圖
野外徒步,多些知識怎么也不為過,因為大自然的風險無處不在。表面上看起來風平浪靜,歲月靜好,危險往往就隱藏其中。當前,一些人野外徒步“說走就走”,完全不考慮到天氣變化、野生動植物帶來的風險。有的人甚至連高海拔溫度較低的常識都沒有,將山下的溫度等同于山頂的溫度,更低估了山上氣候變化多端,導致不少失溫死亡的悲劇。
而且,李女士踩上鋪滿樹葉松軟的地面,不應該產生警惕嗎?要考慮這是不是人為布設的陷阱,謹防掉落的風險。在野外,救援十分困難,一個小小的不當舉動就相當致命。就拿被蛇咬傷來說,野外救援不僅困難,而且蛇毒擴散快,種類不易識別,一些醫院缺乏治療血清等,極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在野外,要多些對大自然的敬畏,對野生動植物的愛護,不要隨意去破壞。對徒步愛好者來說,多一些知識才會多一些保障,自己是自身安全的第一責任人。除了物質裝備、線路規劃、應急計劃之外,也不妨多學些野生動植物知識。總之,寧愿高估風險,也不能因為無知而無畏讓自己陷入困境。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