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北京10月28日電 題:匯聚團結力量,完善全球治理——中外嘉賓藍廳論壇共商落實全球治理倡議
新華社記者朱超、陸君鈺
“完善全球治理 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藍廳論壇10月27日在北京舉行。300余名中外各界高級別代表、知名專家學者以及外國駐華使節、國際組織駐華代表等圍繞全球治理倡議的豐富內涵與實踐路徑進行深入交流,共商改革完善全球治理、有效應對全球挑戰、擴大團結合作共識。
與會嘉賓一致認為,習近平主席提出全球治理倡議不到兩個月,在國際社會引起積極熱烈反響,迅速得到1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明確支持,正是因為倡議契合世界所需,順應人心所向。未來各方應當以落實全球治理倡議為契機,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取得新的成果。
“全球治理體系必須與時俱進,尤其要反映全球南方國家日益崛起的現實。”聯合國前副秘書長兼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索爾海姆指出,建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國際格局基礎上的現行體系,已難以完全適應2025年的世界。“與此同時,聯合國也應從程序導向轉向實效導向,聚焦民眾的實際需求。”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陳波表示,在全球治理處于關鍵十字路口的背景下,全球治理倡議的提出恰逢其時。倡議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并針對當前全球治理在代表性、權威性和有效性方面的突出問題,提出了系統性的解決方案,對于高舉多邊主義旗幟,推動全球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意義重大。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認為,全球治理倡議強調主權平等、國際法治、多邊主義,這些內涵同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一脈相承。而倡議中特別突出“以人為本”,意味著所有國際行動都應當以增進人民福祉為根本目標。這既源于中國自身的發展實踐,也回應了時代的迫切需求,因此獲得國際社會廣泛認同。
當今世界,局部戰爭沖突頻發,全球貿易格局遇到諸多挑戰,氣候變化帶來的綠色轉型問題迫在眉睫,科技發展為全球治理提出了普惠向善的時代新要求……與會嘉賓普遍認為,全球治理倡議不僅提供理念引領,更注重行動導向,同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一道,為動蕩不安的世界注入寶貴的穩定性、確定性。
約旦前首相拉扎茲表示,在全球治理改革面臨困難挑戰的形勢下,中國提出全球治理倡議,為建設一個可持續發展、公平正義的世界作出重要貢獻。他特別感謝中國呼吁加沙實現永久全面停火的立場:“中國推動落實‘兩國方案’,這是解決巴以沖突的根本出路。”
“當前國際安全秩序正加速演變,面臨形勢惡化的風險。而全球治理倡議有利于推動國際安全秩序革新重建,這已成為當今時代的緊迫使命。”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艾利森說。
“全球治理倡議與全球發展倡議形成了有機銜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前總干事博科娃列舉了中國在多個領域的具體貢獻:推動設立國際調解院,為國際爭端解決提供預防性外交新范式;互聯網領域女性創業者占比過半,為全球推動性別平等提供重要參考……
“全球治理倡議的關鍵在于落實,中國已表明愿擔當責任。期待國際社會積極響應,通過具體步驟使全球治理體系真正惠及各領域。”博科娃說。
充分發揮國際社會多元主體作用,匯聚全球治理合力,是本次藍廳論壇許多與會嘉賓的一項共識。
作為由中國倡議發起、57國共同籌建的國際多邊開發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持續促進區域互聯互通建設,為改善全球經濟治理貢獻力量。如今亞投行成員數量已增至110個,始終保持三大國際評級機構最高AAA級信用評級。“一個以發展中國家為主體、發達國家廣泛參與的機構,樹立起國際多邊合作新典范,這本身就是對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獨特貢獻。”亞投行行長金立群說。
本屆藍廳論壇由中國公共外交協會主辦。藍廳論壇設立于2010年12月,是外交部創建的政府、工商界、學界、媒體及公眾等中外各界溝通交流的高水平國際論壇和闡釋、解讀中國重大外交政策和外交活動的高端平臺。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