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盧薩卡10月28日電 通訊|中贊農業標準化合作“碩果盈枝”
新華社記者彭立軍
在贊比亞南方省錫納宗圭農場,工人拉布森·穆松達一邊補種玉米一邊說,隨著中國專家持續培訓,農業標準化在當地的作用愈發明顯。“標準就像說明書,讓我們種植有章可循。今年農場擴種了小麥、玉米,我們對收成更有信心。”
近日,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專家團隊在贊比亞奇邦博農場和錫納宗圭農場成功實施了中贊農業標準化合作示范區第三期標準化技術援助任務。此次援助從本月15日至25日,圍繞標準體系培訓、田間實操指導、標準體系發布和田間技能比賽等內容展開,進一步提升了當地農業標準化綜合水平。
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農業食品標準化研究所項目組專家初僑和胡良兵為60余名當地班組長和骨干工人進行系統培訓,幫助他們掌握玉米、小麥從播種到收獲的關鍵標準。穆松達說,自己將把學到的知識傳遞給更多人。
走進農場自建學校,科普講座吸引了80多名學生參與。項目組專家云振宇與燕艷華通過實物展示、板書講授、知識問答等方式,讓孩子們在礦泉水包裝上找到了贊比亞國家標準代號,了解教室中用到的電燈、課桌、粉筆等物品都要符合相應的質量標準。通過游戲,孩子們親身理解了“有什么樣的標準,就有什么樣的質量”這一重要內涵。學校老師寧巴表示,孩子們第一次認識了本國國家標準,在他們心中埋下了標準化的初識。
此外,援助項目也關注當地女性力量。在交流中,奇邦博農場20多名女員工分享了標準化帶來的變化。種植部組長馬利基索說,身邊近七成女性參與到田間勞作中,“我們不僅是學習者,也要成為傳播者,讓更多女性受益”。中國專家指出,農業標準化對女性農民而言是一把“賦能鑰匙”,有助于提升她們的經濟和社會地位。
本期援助還發布了“中國—贊比亞農業標準化合作示范區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和“標準化生產良好操作手冊”,涵蓋342項標準,由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農業食品標準化研究所專家及晨光生物科技集團贊比亞農業發展公司專家歷時1年合作編制完成,為農場規范化管理提供系統依據。
奇邦博農場業務主管克萊芒說,這是他首次接觸標準體系,“它讓管理更科學,我們期待中國專家繼續給予支持”。農場人力資源主管塞內則表示,標準體系正在提升上千名工人的工作質量和效率。
田間技能競賽讓標準化成果“看得見、比得出”。在奇邦博農場的萬壽菊采摘大賽上,20名工人激烈角逐,百余人觀摩學習。獲得第一名的選手奧利帕說,這次競賽讓大家更直觀認識到嚴格執行標準的重要性。
從課堂到田間,從管理層到勞作一線,此次援助通過多元活動持續強化標準化意識,提升管理能力和生產技能,示范效應不斷擴大。
中贊農業標準化合作示范區第三期標準化技術援助任務是落實中非合作論壇“中非質量提升計劃”和“建設10萬畝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的重要舉措,由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負責。該項目正成為中非農業合作領域惠民生的“小而美”典型工程,為當地現代化農業發展提供強勁助力,也為中非更深層次標準化合作打下堅實基礎。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