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競恒 通訊員 熊騰 費帆 王越
坑洼小路鋪上新磚,斑駁墻壁繪滿街坊故事,共享晾衣區內鄰里閑話家常……10月28日,記者走進武漢市武昌區三道街漫山步道,看到游客絡繹不絕地在漫畫墻前打卡。

三道街位于黃鶴樓旁、胭脂山上,緊鄰胭脂路、糧道街。游客先登名樓、再品美食,就能來此打卡,它也是武昌老城歷史風貌的重要展示區。借助小微空間整治提升和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歷經大半年改造,這條承載“晚清商埠文化”“民國里份風貌”與“當代社區生活”三重時空印記的老街,通過“繡花功夫”實現了空間煥新與文化傳承的融合,成為“留得住鄉愁、暖得了人心”的市井巷子新樣本。

“墻上的每一幅畫,都是老街坊的共同記憶。”武昌區中華路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三道街更新以“空間敘事設計”為核心,打造了一座“可閱讀的街道博物館”。在楚材社區與街道的協調下,項目團隊走訪80余戶居民,收集了“消失的糖畫攤”“童年老槐樹”等上百個故事,并將其轉化為墻繪靈感。
從考拉食堂沿山道拾級而上,沿途充滿著驚喜。管道變身“大象鼻子”,窗邊飛出紙飛機,管線化作“小貓獨木橋”。這些充滿童趣的設計與居民生活無縫融合。

“可以說,街坊鄰居就是這次改造提升的‘設計師’。我們走訪了80余戶居民、商戶和老單位,大部分繪畫與故事的靈感皆源自對社區居民的調研。”參與前期調研的湖北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研二學生嚴澤人介紹,從“消失的糖畫攤”,到“童年爬過的老槐樹”,再到“街坊互助的暖心故事”,他們收集了上百個鮮活的故事。

“以前覺得改造是政府的事,現在每條巷子都有我們的生活影子,更有歸屬感,也更踏實!”楚材社區居民李阿姨說。一處繪有石榴樹與小狗的院墻尤為溫馨,院子主人阿成介紹,項目方施工設計時,施工方充分考量并采納了居民的意見,讓居民心之所向成為現實。
改造不僅關乎“顏值”,更直擊民生痛點。項目涉及1940戶居民、528棟房屋,整治巷道約20條。在三道街小學旁,原本的陡坡被改為三層緩坡,“現在上下省力多了!”居民徐先生連連稱贊。

街道還增設101套綠色晾衣架,解決“晾曬難”問題。“以前晾衣繩像蜘蛛網,現在既整潔又方便。”一位居民邊晾衣服邊說。此外,休憩座椅、照明優化、公廁改造等細節也基于居民需求系統推進。70歲的王爹爹主動當起“土向導”:“山路平整后,游客多了,我樂意給他們指路!”
沿街商戶已經成為治理的新生力量。考拉食堂老板顏惠凌在店門口種植綠植,讓它們成為風景的一部分;隔壁電腦維修店老板熊剛用綠植劃分停車區,還幫鄰居代養花草,店鋪成了“托花所”。

“能夠參與自己從小生活的老街巷逐漸變美的進程,我感到格外開心。”三道街“考拉食堂”老板顏惠凌說道。“城市更新不僅是建筑的煥新,更是文化的傳承、社區的再造與人心的凝聚。”中華路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了解,下一步,武昌區將貫徹落實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把城市更新理念深度融入城市發展脈絡,通過精細化、特色化的改造升級,對小微空間進行精心雕琢,讓每個小微空間都成為傳承地域文化的“微展館”,使這些經過城市更新煥新的小微空間真正成為承載城市溫度、激發社區活力的“金角銀邊”,進而推動城市內涵式發展。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