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愛虎 通訊員 徐衛興
今年5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以下簡稱《民營經濟促進法》)正式出臺,這是我國首部專門關于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法律。法律首次明確了民營經濟的法律地位,將“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和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寫入法律,明確規定“促進民營經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是國家長期堅持的重大方針政策”。
最新數據顯示,湖北民營經濟吸納了90%的新增就業,貢獻了80%以上的科技創新成果,培育了90%以上的高新技術企業,撐起全省經濟總量的半壁江山。
在稅務部門精細溫暖執法助力下,民營經濟在湖北不僅量大面廣,更在質上持續提升。

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稅務局干部在武漢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了解企業產品研發情況。
稅企面對面:溝通零距離,訴求速響應
“建議稅務部門針對集成電路等行業的跨境采購、研發、銷售等場景細化政策指引……”在湖北省稅務局聯合省發改委、省工商聯舉辦的民營企業面對面座談會上,15家來自“51020”產業集群的民營企業負責人暢所欲言。現場宣講政策,現場解答問題,企業的30余個訴求得到及時回應。
《民營經濟促進法》規定,各級政府及其有關部門需建立暢通有效的政企溝通機制。湖北稅務部門積極響應,構建了“稅企面對面”常態化溝通機制。
“會前精準收集、會中直面應答、會后跟蹤落實,這種良性互動已成為湖北稅企溝通的常態。”湖北省稅務局納稅服務處處長姜琳介紹。今年以來,湖北稅務部門累計解答稅費咨詢及訴求54萬次,真正實現了稅企溝通“零距離”。
英山縣湖北楚留香茶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吳永祥深有感觸:“我們正處于產業鏈智能化發展的關鍵時期,稅務干部上門幫助企業‘做體檢’,講解茶葉粗加工與深加工在稅務處理上的差異,幫助我們進一步完善了內控機制。”

武漢城區鳥瞰。
大數據賦能:政策精準達,紅利穩落袋
《民營經濟促進法》明確規定,各級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及時公開優惠政策信息,為民營經濟組織申請享受政策提供便利。
湖北稅務部門充分運用大數據“智能導航”,精準推送稅費政策、提示提醒、紅利賬單,讓稅費政策的公平落實穩定市場預期。今年1—7月,湖北累計落實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發展的減稅降費及退稅526.65億元,其中民營經濟主體享受稅費優惠占比近六成,成為減稅降費最大的受益者。
湖北天勤生物科技集團副總裁黃琴分享道:“與醫學實驗一樣,財務賬務管理不能弄虛作假。得益于良好納稅信用,3年來我們累計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近2000萬元。”誠信資產的持續增值讓公司“GLP實驗室改造項目”得以大力推進,產能提升20%。
在秭歸縣,稅務局創新推出“農碼溯”數字化治理措施,將合規要求融入臍橙產業日常運營,引導企業電子化留存全鏈條資料,實現“現金流、物流、發票流”三流合一。今年1—8月,當地試點企業涉稅風險提示同比下降28%。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我們依法依規落實各項稅費優惠政策,既確保納稅人應享盡享政策‘紅包’,又堅決不讓政策紅利落入不法分子的‘腰包’。”湖北省稅務局政策法規處處長胡清艷表示。
寬嚴相濟:執法有溫度,守信有激勵
《民營經濟促進法》既鼓勵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又注重加強規范引導,明確規定對采取欺詐等不正當手段騙取優惠政策等行為將依法予以處罰。
湖北稅務部門構建了防范和打擊涉稅違法數字化共治機制,依法嚴厲打擊嚴重涉稅違法行為,今年共曝光相關涉稅違法案件14起。同時,在稅收監管與執法中秉持分類管理、寬嚴相濟的原則,將稅收風險管理與納稅信用評價有機融合。
胡清艷介紹:“我們對納稅信用等級高的納稅人少打擾,對低信用納稅人嚴監管。針對因非主觀故意導致的涉稅問題,探索運用‘說理式執法’‘首違不罰’等柔性執法方式。”
黃石市鑫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王東切身感受到守信經營的價值:“憑借A級納稅人這張‘金名片’,我們今年獲得銀行貸款300余萬元,為進一步推進技術升級與產能擴張注入源頭‘活水’。”
湖北省稅務局為守信企業提供全方位便利,還聯合發改、金融等部門,向A級納稅人推出涵蓋項目管理、融資授信、進出口等18個領域的41項聯合激勵措施。最新數據顯示,湖北省百強民營企業中,79家企業的納稅信用等級為A級,73家企業建立了合同信用風險控制制度,53家企業建立了反欺詐、反舞弊、反商業賄賂制度。
“親清稅企關系的基礎在于稅收法治與稅企誠信,而有效的稅企溝通是稅收法治的‘潤滑劑’和‘助推器’,使稅收法律條文更加彰顯公平、效率和溫度。”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財政稅務學院教授薛鋼評價道。
隨著《民營經濟促進法》的深入實施和湖北稅務部門的精準服務,湖北民營企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法治化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必將進一步激發民營經濟的創新活力,為湖北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強動力。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