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源深處,熱辣滾燙。
當時針撥向“十四五”的開端,地處荊山腹地的保康,便在一張嶄新的時代答卷上,盡情舒展著奮進的詩行……
五年,是一段足以讓山川換顏、讓夢想開花的時間刻度。回望即將過去的五年,這是進中向好動能澎湃的五年,是產業升級競進提質的五年,是民生改善幸福指數不斷攀升的五年。

▲保康縣城。
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全國縣域商業“領跑縣”……從城鄉面貌的精彩蝶變到改革創新的拓展深化,從民生福祉的持續升溫到自身建設的全面加強,在保康奮進的腳步聲中,每一個音符都蘊含了跨越趕超的時代回響。
決勝“十四五”,保康全縣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歷次全會精神,精準把握前行方向,在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和襄陽打造中西部發展的區域性中心城市的征程中奮楫爭先。保康溫度越發彰顯、保康速度人人贊嘆,保康擔當不斷展現、保康力量氣勢磅礴。
決勝“十四五”——
實力躍升,跨越趕超動能強勁
過去的五年,保康練內功、增實力,高質量發展跑出“加速度”。
破除發展瓶頸、激活內生動力,保康走出了一條穩中有進、進中提質的發展之路,展現了縣域經濟的韌性、活力與潛力。

▲興發保谷磷化工產業園。
經濟總量連跨臺階。2024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達215.47億元,主要經濟指標健康穩定增長,在總量跨越與質效提升的良性互動中,縣域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
多項核心指標表現亮眼——
202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89.61億元,建成5個縣級商貿中心、17個鄉鎮商貿中心;培育規上工業企業111家,5家企業上榜全市“工業企業百強榜”,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0.9%;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5%,增速排名全市第一。

▲城關鎮九皇山村茶園。
產業體系迭代升級。立足資源稟賦,構建起“文旅康養引領、特色農業筑基、綠色工業支撐”的多元產業體系,經濟發展含金量、含新量不斷提升。
鏈式發展激活新動能——
依托“天然氧吧”生態底色,以5個國家4A級景區為支點,實現旅游綜合收入55億元;以特色農業產業鏈為核心,建成80萬畝產業基地,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65.17億元;推動磷資源綠色智能高效利用,實現工業增長與生態底線協同共進。

▲后坪鎮高速互通。
發展后勁持續增強。堅持創新驅動與綠色轉型雙向發力,全面刷新區位競爭力,經濟發展底盤更穩,增長后勁更足。
擎動區域崛起新勢能——
保神高速建成通車、鄭渝高鐵保康縣站建成運營,引江補漢工程保康段開工建設,縣域發展的基礎支撐與資源稟賦實現“雙增強”;成功創建省級創新型縣,全縣專精特新企業達7家,10家企業入選省級“兩化”融合示范企業;2025年,興發保谷磷化工產業園項目順利落地,產業轉型升級邁出關鍵一步。
決勝“十四五”——
“底色”更亮,山水人城和諧共生
金秋時節,漫步保康山水間,但見碧波瀲滟,呼吸間滿是清新愜意。
“中國天然氧吧”的殊譽,絕非偶然天成,是保康靠實干交出的亮眼答卷——全縣空氣優良率保持在95%以上,穩居全省第一方陣。
“綠水青山是保康最寶貴的財富,守護好生態就是守護發展根基。”這是保康縣貫穿“十四五”的發展共識。

▲保康縣城,碧空如洗。
五年來,保康持續筑牢生態屏障,逾八成的森林覆蓋率,繪就“山水人城和諧共生”的生動寫實。大氣環境質量不斷提升,生態環境質量穩居前列,空氣優良率持續領跑,“保康藍”成為常態。
“黑臭水體治理好了,村里環境越來越美!”在店埡鎮格欄坪村,村民徐聲仕看著清亮的塘水,語氣里滿是歡喜。
清流潤澤,綠岸綿延,活了一座村。全縣累計完成198個行政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75.57%,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沮河、南河斷面水質達標率常年保持100%,清溪河成功獲評“省級幸福河湖”;35座歷史遺留礦山通過生態修復重披綠裝,生動詮釋了“兩山”轉化的實踐路徑。

▲廢棄礦洞改造而成的堯治河三界洞天景區。
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的協同共進,讓綠色價值持續釋放。
“康養福地?楚源保康”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生態優勢正加速轉化為發展勝勢。建成國家級森林康養基地25家,一批精品民宿和鄉村旅游景點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保康成功入選全國第二批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縣,“生態+旅游”“生態+康養”業態日益豐富,真正讓好“風景”變成好“錢景”。
決勝“十四五”——
產業升級,向“新”而進動能澎湃
“人文”與“經濟”輝映共生。“十一”黃金周,五道峽景區創新玩法、煥新場景激發消費新活力。
城關鎮土門村的保康高地有機茶葉有限公司訂單不斷,夏秋茶成為新的增長點。
興發保谷磷化工產業園內,塔吊林立,車輛如織,一派繁忙不息的建設場景。
從“深山閨秀”到“人氣地標”,從“提籃小賣”到“云端銷售”,從“資源消耗”到“綠富雙贏”……“十四五”期間,保康打破山區局限,構建起“文旅康養引領、特色農業筑基、綠色工業支撐”的多元產業體系。

▲游客在五道峽景區游覽。
——文旅康養,從“單點打卡”到“全域暢游”。高鐵、高速路網的貫通,為保康文旅按下“快進鍵”。傳統景區煥發新姿,堯治河、九路寨、五道峽等龍頭景區提質升級;康養產業后勁十足,龍坪高山避暑、官山世外茶源、蠟梅谷等森林康養深度融合項目,成為引流駐客新引擎;對外推介、消費禮包等創新營銷活動,成功激發市場活力,2024年全縣累計接待游客755萬人次。

▲村民在寺坪鎮皮家坡村“陽光曬房”分裝核桃。
——特色農業,從“種得好”到“賣得俏”。深耕厚植茶葉、核桃、中藥材、煙葉、蔬菜、淡水養殖等特色產業,產業主體與認證數量穩步增長,品牌建設邁出關鍵步伐,“全國茶葉百強縣” “全國核桃產業示范縣”等多項“國字號”榮譽加身,“保康味道”“保康禮物”聲名鵲起,優質菌菇、葛根產品深受青睞,茶產品和中藥材湯料包俏銷海外。

▲湖北龍蟒磷化工有限公司調度指揮中心,工作人員通過智慧礦山監測系統查看礦洞運行情況。
——綠色礦業,從“發展提速”到“轉型提質”。大力推進礦山智能化改造和磷石膏綜合利用,推動傳統礦業向綠色化、智能化、高值化全面躍升。2024年,運銷標礦350萬噸,生產磷精礦138萬噸,5家企業入選國家級綠色礦山。以“資源地+生產地”區域協作模式為紐帶,加速構建保谷宜化工產業“金三角”格局,綠色工業“壓艙石”作用愈發穩固。
決勝“十四五”——
民生向暖,幸福生活成色十足
清晨,陽光透過玻璃窗,92歲的劉友英老人坐在椅子上,悠閑地吃著護工送來的早餐。“生活上調劑得好,環境也干凈,我滿心滿意!”老人布滿皺紋的臉上漾開溫暖的笑容。
劉友英口中的“滿心滿意”,源于保康縣醫養中心無微不至的照料。

▲保康縣醫養中心,老人在開展文娛活動。
2024年,保康縣醫養中心正式運營,一舉創下全省第一家縣級殘障康復醫院和全市第一家公辦醫養中心的“雙重標桿”,“有病治病、無病養老”的保障體系,精準回應社會關切,讓“安享幸福晚年”從群眾期盼加速照進現實。
美好生活,扎根在一件件民生實事的枝葉之間。
五年來,保康聚焦群眾關切,持續加大投入,在交通、就業、醫療、教育等民生領域精準發力,將一件件民生實事辦到百姓心坎上。

▲村民在寺坪鎮一家鄉村微工廠加工電子元件。
堅持把穩就業擺在突出位置。培訓對接產業,創新開發文旅康養、特色農產品產銷、康養托育等工種,實現“結業即就業”;大力實施“楚商回鄉”工程,有效激發返鄉創業活力,2025年上半年,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95億元,新增返鄉創業1522人,助力群眾穩就業、就好業。
五年奮進,教育事業實現從“學有所教”到“學有優教”的新跨越。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義務教育“教聯體”覆蓋率、特殊兒童入學率均創新高,縣直機關第二幼兒園、馬良鎮中心幼兒園、縣實驗中學等一批新學校落成啟用,教育差距不斷縮小,優質教育直達“家門”。

▲保康縣直機關第二幼兒園。
民生福祉全面提升。保康文化中心建成投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日趨完善;醫療衛生事業顯著提升,縣人民醫院成功創建三級綜合醫院,縣域內就診率達94.4%,醫保報銷比例與病種范圍同步擴大,群眾看病更方便、更有保障;農村養老服務覆蓋率達70%,社區居家養老實現全覆蓋。
決勝“十四五”——
城鄉共進,融合發展美美與共
“路修好了,更寬敞也更靚麗了,帶動著店里的生意也越來越好了。”坐在自家超市門口,看著馬路上人來車往,城關鎮西后街居民鐘敏喜笑顏開。
背街小巷,藏著城市的煙火氣,也丈量著民生的幸福值。

▲保康大橋建成通車。
五年來,保康以人民為中心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外修“顏值”、內提“品質”——環城路串聯兩岸,公共交通繪就城市綠色出行新圖景;清溪河上新橋飛架,南關街、河西煤球廠舊區煥新,老舊小區改造、城區給水管網建設、燃氣管網改造、山洪溝治理讓城市“面子”靚、“里子”實。
城有品位、鄉有韻味。廣袤鄉村,多元風貌交相輝映。

▲保康高鐵換乘中心。
高山避暑小鎮、蠟梅小鎮、茶鄉小鎮、高鐵新鎮、產業強鎮等一批特色小鎮,構建起組群發展、多級支撐的鄉鎮體系。城鄉融合按下“快進鍵”,保康“至東西城市群2小時、至十宜城市群1小時”的高速圈,“縣城至鄉鎮1.5小時通達、鄉鎮1小時上高速”的便捷交通網,為鄉村振興貫通發展血脈。

▲龍坪鎮巖頭溪水庫通水后,村民用上“放心水”。
汩汩甘泉潤民心,農村自來水覆蓋率達96.06%; 碧野鋪陳展畫意,15座鄉鎮污水處理廠、123座村級垃圾分揀站撬動環境治理大提升,生活垃圾處理“保康模式”被評為全國典型案例。129個美麗鄉村示范村與6條示范線串聯成珠,43個“功能鎮區”建設項目高效推進,堯治河村、黃龍觀村實現從“礦區”到“景區”的華麗蝶變,7個村莊獲評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
決勝“十四五”——
創新驅動,發展勢能加速匯聚
走進保康縣政務服務大廳,智能叫號系統高效運轉,繁忙有序的場景折射出“數據跑路、服務提速”的深刻變革。
窗口前,市民黃先生手持剛剛領取的營業執照,喜悅之情溢于言表:“現在通過線上提交材料,審批局提前預審,還主動提供上門指導,整個流程又快又貼心!”
改革,是保康推進跨越發展的“關鍵一招”。

▲市民在保康縣政務服務大廳進行“人臉識別”認證。
“十四五”以來,保康將創新驅動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戰略,在體制機制與產業發展領域大膽探索、深度融合,催生了動能轉換的“加速度”。
改革潮頭,保康經驗頻頻閃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獲國家表彰,供銷社企業改革經驗做法全國交流,政務服務“智能辦” “高效辦成一件事”等案例獲評全國典范,堯治河村躋身國家“兩山”實踐創新基地。
一次次率先突破、一項項改革成果,如同點點星火,推動保康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成“形”起“勢”。

▲保康縣寄遞物流共配中心。
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102家,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全縣新增市場主體1.2萬家,市場主體總數突破3.7萬家,新引進外向型經濟企業5家,培育外貿企業3家。
高標準建成縣級物資倉儲供配中心、冷鏈物流中心,改造村級物流網點159個,新增10家電商主體,構建起“縣有中心、鎮有樞紐、村有網點”的現代流通網絡。
高頻服務事項“掌上辦” “免申辦” “自助辦” “就近辦”達3350項,辦理時限壓縮95.46%,“立等可取”成為政務服務常態,企業群眾辦事便捷度顯著提升,營商環境新高地加速建成。

五年奮進,步履堅實。全縣上下凝心聚力,在穩增長中蓄勢能,在促改革中增活力,在惠民生中顯溫度,在防風險中守底線,在護穩定中保平安。這片被群山環抱的土地,如今正以綠為底,將生態優勢、資源稟賦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
過往皆成序章,奮進創造輝煌。
決勝“十四五”,保康交出的精彩答卷,不限于此,也絕不止于此。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十五五”的宏偉畫卷正徐徐展開,未來發展其道大光。保康將在加快打造“一區三地”、建設“兩山”實踐創新基地的新征程中開拓進取、奮勇爭先,全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保康實踐的嶄新篇章。
(湖北日報客戶端通訊員 趙碩)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