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目新聞特約評論員 何長青
金秋大地,國泰民安,氣象萬千。身邊的一張張笑臉,映出的是波瀾壯闊的發展畫卷,也是溫暖人心的民生答卷。從打贏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實現小康這個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到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溫暖圖景,在中華大地精細勾描,讓14億多人民生活的幸福成色更足、更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中國共產黨要做的事情就是讓老百姓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十四五”期間,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接續推出有力度有溫度、可感可及的民生政策,讓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就業是民生之本。就業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事關經濟社會健康發展,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順發展之勢、應時代之變、行群眾之盼。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既需要地方在實踐中探求新思路、探索新辦法,更離不開思想引領和頂層設計。要準確把握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主攻方向、重點任務、前進路徑和實踐要求,善聚精微之力、多積尺寸之功,一步一個腳印把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美好圖景變成群眾的幸福實景。要奏好經濟社會發展與高質量充分就業協奏曲,解好結構性就業矛盾癥結點,答好促進重點群體就業必答題,做好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大文章,打好勞動者就業權益保障攻堅戰。我國出臺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頂層設計,夯實民生之本。城鎮新增就業穩定在每年1200萬人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基本同步;人民群眾公平享有81項基本公共服務項目。
一個社會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老人安則家庭安,家庭安則社會安。養老既是人生大事、家中要事,也是社會熱點、國之大者,關系到無數家庭的生活幸福和億萬群眾的民生福祉。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既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適時之舉,也是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必然要求。要通過制定落實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建立精準服務主動響應機制、提高基本養老服務供給能力、提升基本養老服務便利化可及化水平等一系列務實有效的舉措,努力把“養老”變“享老”,真正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樂”,讓每一個人都能無憂無慮、坦然擁抱“夕陽紅”。“十四五”時期,我國老齡工作和養老服務發展邁出新步伐,適合我國國情的中國特色養老服務體系正在加速構建。截至2024年底,全國養老機構和設施達到40.6萬個,高齡津貼、失能老年人護理補貼等各類津補貼惠及4945萬老年人。
悠悠民生,健康最大。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要始終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構建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體系,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書寫人民群眾健康獲得感和幸福感持續攀升的答卷。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唯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一棒接著一棒跑,一件接著一件辦,持續鞏固醫療衛生優勢,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推動中西醫結合,堅持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想群眾之所想,解群眾之所困,切實為群眾排憂解難,讓老百姓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才能讓“病有所醫”的民生答卷更加暖心。目前我國建設上百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中西部等優質醫療資源相對薄弱的省份已全面覆蓋,700多家縣級醫院服務能力達到三級醫院水平,有力緩解了醫療資源薄弱地區“看病難”的問題。
家事國事天下事,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頭等大事。我們要把讓人民過上好日子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高質量發展中不斷增進民生福祉,把老百姓身邊的大事小情解決好,讓十四億多人民得到更好的全面發展,有更多切實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