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今年重陽節,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兵分幾路,探訪老有所養的新圖景。在同濟醫院血管衰老干預網守護下,看到六旬老人血壓恢復后的笑臉;在家庭醫生上門服務中,感受不出家門康養有呵護的夕陽歲月靜好;在醫養融合機構里,體味養老有“醫”靠的從容。
湖北日報訊 (記者龍華、通訊員謝雪嬌)“血壓穩了,也不頭暈了!”10月28日,重陽節前夕,62歲的張阿姨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老年科復查后,攥著顯示各項指標回歸正常的報告單難掩喜悅。
半年前,她不僅血壓高,而且動脈硬化,檢查預測其血管年齡超過實際年齡。“您的血壓問題的核心癥結,在于血管衰老。”張阿姨對同濟醫院老年醫學科教授、主任醫師張存泰當初接診自己時說的這句話,久久難忘。
醫療團隊為張阿姨量身定制了“藥物干預+生活方式重塑+動態隨訪”的綜合診療方案。藥物方面,開具了降壓與改善血管彈性功效的處方;生活方式上,通過專業指導幫助其調整飲食、運動習慣;隨訪機制同步落地,每3個月進行一次復查評估,并根據身體狀況動態優化方案。
堅持半年后,張阿姨血壓恢復正常,頭暈癥狀基本消失,輕松買菜做飯,加入社區太極隊,身體狀況實現“大翻身”。
張阿姨的變化,得益于一套正在加速構建的全國標準化血管衰老監測評估干預方案,它將疾病治療轉化為提前預防、干預。
早在18年前,在心血管疾病領域多年積淀的張存泰就敏銳意識到人口加速老齡化的現實,并在研究中發現早期延緩血管衰老,對防控老年人慢病、應對人口老齡化具有重要意義。
“搭建標準化、一體化的血管衰老管理平臺,建立中國人自己的血管相關疾病大數據庫。同時,基于國人特征發現的血管老化血漿標記物、評估機制和延緩衰老的藥物,要應用到臨床,推廣到基層,讓中國老百姓率先受益。”張存泰帶領團隊在血管衰老干預領域一步一步實現從基礎研究到臨床轉化的關鍵突破。
如今,張存泰團隊主持的小分子抗血管衰老藥物臨床試驗已順利推進;標準化血管衰老管理中心(VMC)全國總中心在同濟醫院建成投入使用,分布在全國16個省的32個分中心也已初步成網,累計讓1.2萬余就診患者“血管衰老”整體危險因素控制率獲得改善。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