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9日,長江—密西西比河流域對話會在武漢舉行。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陳少哲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婧 周三春 沈早慧
長江,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滋養出燦爛的中華文明。
密西西比河,美國的“百川之父”,孕育了獨特的開拓精神。
雖遠隔重洋,兩大流域的人民卻因相通的發展使命與共贏的合作愿景緊密相連。
10月29日,長江—密西西比河流域對話會在武漢舉行,100余名中美兩國地方政府、機構、企業、高校代表開展交流。生態安全與可持續發展是大家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
“共同建設清潔的水源、強大的社區和健康的地球”
氣象萬千的長江,是中國治水理念與方式的體現。
對話會上,長江的故事,成為與會嘉賓聆聽東方、理解中國的綠色注腳。
“習近平主席提出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為長江保護治理提供了行動指南。”長江水利委員會總規劃師徐照明分享長江保護治理的理念、實踐與成效。
中國秉承“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在長江保護治理上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全面實施長江“十年禁漁”,長江干流水質連續多年保持Ⅱ類,實現了“碧水東流”。截至2024年,通過國家水權交易平臺已累計開展用水權交易6840單……
“通過多年的實踐,我們深刻感受到習近平主席的治水思路是中國保護治理江河湖泊探索治水規律的實踐結晶,是符合中國國情,也適用于國際河湖治理的科學思路,我們愿與各位朋友加強交流與合作。”徐照明說。
現場,與會嘉賓頻頻點頭,不時用筆記錄。
“全球十位鯨豚科學家擔任了長江江豚推薦官。”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副秘書長高寶燕曾作為攝影記者記錄江豚生存狀況。現場,她以江豚保護為例,分享長江生態保護的湖北經驗。
2005年,全球第一例在人工環境下自然繁育的長江江豚在武漢誕生。如今,長江江豚最新的種群數量已增至1249只。“從一滴眼淚到1249個微笑,長江里的‘微笑天使’講述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故事,更見證了跨越國界的文明對話。”高寶燕說。
從長江經濟帶的綠色轉型到美國腹地的農業振興,兩條大河早已成為兩國發展版圖中不可或缺的生命脈絡。
“密西西比河必須保持潔凈、充滿生命,這既是為了我們的人民,也是為了野生動植物,更是為了未來世世代代。”密西西比州參議員、州參議院州際與聯邦合作委員會主席希爾曼·弗雷澤說,兩條偉大河流之間有許多相似之處,自己迫切希望了解長江流域地區如何保護生態環境,希望架起長江和密西西比河流域間的合作橋梁。
密西西比州納奇茲市市長丹·吉布森點贊說:“長江流域保護取得的成績,讓我深受鼓舞!謝謝各位為保護我們的地球、保護我們的家園、保護我們美妙的長江自然景觀所做的努力。”
“隨著訪問的深入,我希望能有更多交流的機會,在水技術、城市可持續發展、環境教育等領域展開合作,共同建設清潔的水源、強大的社區和健康的地球!”明尼蘇達州羅徹斯特市市長金伯莉·諾頓說。
“我被中國城市發展的效率和規模所震撼”
城市依水而生,因江而興。
人與城市、河流,如何和諧共生?這是長江流域和密西西比河流域人民面臨的共同挑戰,也是對話會上大家交流的內容之一。
“建設海綿城市,應對流域城市化的挑戰。”武漢大學海綿城市建設水系統科學湖北省重點實驗室主任張翔給出他的答案。2021年,長江保護法開始施行,明確要求加快建設雨水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武漢是我國的第一批海綿城市試點。“武漢確立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造思路,設計城市水系、管區、小區、公建、市政道路、公園綠地等,建設面積38.5平方公里。”張翔分享說。
一張張暴雨中的街道、社區的對比圖,清晰展示出城市韌性。經過4年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區的道路基本沒有積水,局部積水位置在雨停后也快速消退,交通正常,路面干凈整潔,市民出行不受影響。“期待中美兩國之間有更多的合作和交流,為大河流域減輕城市化的影響、改善生態環境、提高公眾健康水平找到新的解決方案。”張翔說。
“我被中國城市發展的效率和規模所震撼!武漢、上海有著巨大的人口密度和人口規模,它們建立起支撐龐大人口的高效運轉系統,這令人印象深刻,鼓舞人心。”美國田納西州謝爾比郡郡政委員埃里卡·舒格蒙說。她希望學習中國在可持續發展、高密度設計等方面的經驗,攜手共創更加公平、可持續和連接所有人的未來。
“保護河流不僅僅是環境的問題,而是讓我們的城市一直保持自豪的核心。”威斯康星州拉克羅斯市市長肖德爾·華盛頓-斯皮維說。密西西比河流經拉克羅斯市,當地經濟發展從以木材、航運為發展中心,逐步轉型為以學習、創新為中心,實現旅游、教育和醫療的有機融合。
“在環保、旅游、可持續城市設計、密集型城市如何平衡增長與宜居性等方面,長江流域地區也有很多探索,期待更多中國經驗的分享,進一步加強兩地人民間的聯系。”肖德爾·華盛頓-斯皮維說。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