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29日,外交部發言人宣布:經中美雙方商定,國家主席習近平將于當地時間10月30日在韓國釜山同美國總統特朗普舉行會晤,就中美關系和雙方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此次會晤將是自特朗普今年1月開啟第二任期以來中美兩國元首的首次面對面會談。外媒普遍認為,中美元首會晤是美國總統此次亞洲之行中最受矚目的環節,將為中美重塑雙邊關系提供契機。除了在釜山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會晤,10月30日至11月1日,習近平主席還將赴韓國慶州出席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三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并對韓國進行國事訪問。秘魯《共和國報》28日援引該國駐華大使胡安·卡洛斯·卡普納伊的文章稱,在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經歷深刻重塑的今天,亞太地區不僅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更是影響世界發展走向的關鍵力量,亞太合作的時代意義愈發凸顯。在亞太合作中,中國的理念與實踐正展現出日益強大的感召力。韓國輿論普遍認為,中國國家主席此訪將成為韓中關系邁向新階段的重要契機,是兩國關系在經歷數年緊張后的“修復與重啟之旅”。
“新指引”和“新動力”
在29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郭嘉昆介紹相關情況時表示,元首外交對中美關系發揮著不可替代的戰略引領作用。此次會晤,兩國元首將就事關中美關系的戰略性、長遠性問題,以及共同關心的重大問題深入溝通。“我們愿同美方共同努力,推動此次會晤取得積極成果,為中美關系穩定發展作出新指引、注入新動力。”
外媒對中美兩國元首會晤的關注點普遍放在經貿上,認為雙方將談及關稅、稀土、大豆等。西班牙《國家報》稱,此次會晤是在兩國經貿團隊上周末密集磋商之后舉行的,磋商為領導人會晤鋪平了道路,也預示著在最近一次貿易戰火重燃之后,雙方氣氛趨于樂觀。
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等媒體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29日在韓國慶州舉行的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表示,他相信美國“將與中國達成協議”,而且這將是“對雙方都有利的協議”。他說這將是一個比“戰斗”和經歷“各種各樣的問題”要好得多的好結果。“全世界都在關注,我認為我們會帶來一些令所有人興奮不已的東西。”
綜合彭博社和法新社報道,29日,在被問及對華關稅問題時,特朗普在飛往韓國的“空軍一號”專機上告訴記者:“我預計會下調關稅,因為我相信他們會幫助我們解決芬太尼問題。”他說:“中國將與美國執法部門在芬太尼問題上展開合作。”此外,特朗普還表示,他預計在即將與中國國家主席舉行的會晤中會解決“很多問題”,“我認為我們將與習主席舉行一次非常棒的會晤”。
在29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郭嘉昆回答芬太尼相關提問時表示,中國是禁毒最堅決、政策最徹底、紀錄最良好的國家,也是世界上列管物質最多、管制最嚴格的國家之一。中方對美國人民遭受的芬太尼危機表示同情,曾為此提供幫助并取得積極效果,對繼續同美方開展合作持開放態度。郭嘉昆呼吁,美方應采取實際行動,為雙方合作創造必要條件。
法新社稱,全世界以及全球市場的目光都將聚焦于30日的會晤,這將是6年來特朗普首次與中國領導人坐下來舉行會談。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呂祥29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此次最高級別會晤是在中美關系面臨挑戰和抉擇的關鍵時期舉行的。中美元首會晤將從長遠戰略上為中美關系的未來指明方向,也是元首外交對中美關系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引領作用的具體體現。
“中美元首會晤將吸引全球關注。”阿根廷《第十二頁報》29日報道稱,貿易戰的反復波動長期沖擊全球經濟,國際市場正期待爭端得到解決。外交人士預計,中美雙方可能延長“暫緩加征新關稅”的期限,在芬太尼問題上推進聯合行動。阿根廷“全球舞臺”網站分析稱,中美之間潛在的貿易協議或將重新定義國際體系中最復雜的雙邊關系,對全球經濟、關鍵礦產貿易以及印太地區的戰略平衡產生直接影響。
美媒:中國可以談,但不會被嚇倒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9日稱,雖然貿易戰對中國的增長和創新動力提出了挑戰,但也使其有機會展示自己的經濟實力。上周末,雙方高層談判代表在馬來西亞舉行了磋商,兩國似乎都已從最近的緊張局勢中緩和下來。目前尚不清楚雙方為達成這一目標,同意作出哪些讓步,而此次會談只是兩個超級大國之間復雜且多變競爭中的一個標志性事件。但這也是北京在確立中美關系新現實的背景下參與會談:中國可以談,但不會被嚇倒。
“推倒舊格局,特朗普‘另起爐灶’重建美中關系。”美國《華爾街日報》29日稱,特朗普在第一個總統任期內摒棄了美國沿襲數十載的對華接觸政策。如今,他準備重啟從克林頓到奧巴馬時期所秉持的對華接觸策略。
報道稱,美中兩國談判代表上周日在吉隆坡結束了為期兩天的緊張磋商,并宣布達成了一項框架協議。該協議本身似乎是一項交易性的“休戰協議”,但其意義遠不止于暫時“停火”。它是新構建的高層對話框架的首要一環,旨在將未來一年由最高領導人主導的外交活動固定下來。除了高級別外交之外,這項“休戰協議”也為未來一年美中關系的戰術性穩定奠定了基礎。
不過,《華爾街日報》也表示,當前局面雖有所緩和,但基礎仍不穩固。
呂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今年以來,兩國領導人已進行過3次通話,達成了重要共識,此次會晤在落實兩國元首重要共識的基礎上,有望在頂層設計層面為中美關系確定可行的相互成就的路徑,并在更大范圍內為全球穩定發展提供關鍵支撐。兩國領導人之間的長期交往和今年以來的密切溝通,也顯示出中美雙邊關系在當今世界的巨大影響。呂祥認為,過去一段時間,兩國在經貿工作層面存在一定起伏與震蕩。在元首外交引領下,雙邊磋商機制始終保持暢通有效,這也為中美之間展開建設性對話奠定了基礎。
馬學者:中國能夠為亞太共同體發展注入智慧與力量
“中國將推動開放區域貿易。”香港點心日報網29日稱,中國領導人訪問韓國,與APEC其他領導人舉行會晤,旨在為亞太地區開放包容的全球化和新的經濟增長動力爭取更多支持。此次訪問正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亞太地區經濟增長率將從今年的4.5%放緩至2026年的4.1%之際,這一預測促使各方更加迫切地呼吁深化合作,培育新的經濟增長引擎。預計中國領導人將重申其愿景:打造一個開放的亞太經濟體,繼續引領世界經濟發展。
2026年APEC將要來到中國。馬來西亞-中國友好協會研究員、馬來亞大學中國研究所前副所長張彼得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作為2026年APEC會議的東道主,中國能夠為亞太共同體發展注入智慧與力量。中國的智慧體現在,在全球不確定性中倡導開放與伙伴關系;而中國的力量則源于其在創新、綠色增長與互聯互通領域的實踐經驗。作為橋梁搭建者與共同繁榮的推動者,中國具備戰略優勢,能夠為打造更具活力、更可持續的亞太地區提供切實解決方案與合作愿景。韓國全球戰略合作研究院院長、韓國外國語大學教授黃載皓也稱,繼慶州之后,中國也將舉辦APEC會議,這對設計未來亞太地區經濟治理的發展方向具有重要意義。
對于中國領導人訪問韓國,韓國《京鄉新聞》表示,這不僅將決定韓中關系的未來走向,也將檢驗韓國“以國家利益為中心的實用外交”能否取得成果。該報強調,韓國有必要推動雙邊關系重回正軌,并期待兩國通過靈活接觸擴大經貿與人文合作。
韓國《亞洲時報》也指出,此次中韓元首會晤能否成為緩和兩國關系、重啟合作交流的契機,備受關注。報道引用學者觀點稱,李在明政府上臺后中韓關系氛圍明顯改善,雙方都希望借此次會晤重啟合作機制。
來源:環球時報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