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路 鄭嵐
10月30日上午,“宜昌對話·中國電影經濟新浪潮”活動舉辦。電影領軍企業、一線創作者與各行業專家匯聚一堂,圍繞AI如何重塑電影工業新范式、光影如何賦能城市經濟新藍圖展開對話。
談AI:
我們要擁抱、應用再到盈利
“怎么把人工智能放到電影垂類里面?這么多年來一直在嘗試。”中影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馬平開門見山。
起初是用技術把不清楚的照片變清晰,后來,有了虛擬拍攝、配音譯制系統。馬平說,他和團隊正在做的是,怎么把原來只在電影圈流行的東西,通過人工智能,變成所有人都可以去享用、去分享的一個技術。
新麗傳媒集團高級副總裁、新麗電影CEO李寧認為,影視劇創作的本體仍然是人才,在創作力上,AI是無法創造和替代人,但在實際拍攝中,AI可以節省很多經費、精力和時間,“無論是用于創作,還是用于宣發、文旅,對于AI,我們要擁抱、應用,再到盈利”。
在商湯科技數字文娛事業部副總裁李星冶看來,隨著AI技術成熟,年輕一代成為消費主流,將來會形成人人參與創作電影的局面。
大麥娛樂燈塔研究院數據分析師趙丹以數據說話,揭示了創作和AI深度融合對消費增長的拉動,線下娛樂消費場景結合虛擬現實或增強現實技術,能夠讓觀眾有更好的沉浸體驗,帶來更多增量用戶。
談IP:
當影響力超越銀幕
文旅消費瞬間激活
“今年4月18日,‘中國電影消費年’在北京啟動,主體是電影,目的是消費。”1905電影網董事長李瑋說,“‘中國電影消費年’的本質,是從票房經濟向票根經濟轉型,即觀眾從影院走入生活,讓電影和餐飲、文旅、零售結合,為其他行業集聚人氣。”
通過電影創造IP,《長安三萬里》出品方追光動畫頗有發言權。“相對于真人電影來說,動畫電影更容易創造IP。”追光動畫總裁于洲說,追光后面的電影一定也會和一座城、幾座城聯系在一起,目前在做的三國系列,可能能做8到10部,宜昌和荊州都是三國歷史名城,也可以通過動畫電影讓這些IP更加煥發活力。
“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可以吸引全球優秀電影IP入駐,特色城市則可以和一些電影IP深度鏈接,把一些城市空間和電影IP進行雙向賦能。”復旦大學旅游學系教授沈涵說,電影是造夢的藝術,旅游是追夢的腳步,電影對旅游的拉動是非常強的,通過影視場景的延伸,帶動游客到現場消費,形成票根+文旅的經濟形態。
由電影引發的衍生品消費和旅游事件,正在各地發生。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工業發展研究室主任鄧洲說,中國電影從單一的電影拍攝轉變為完整IP產業鏈已經在啟動,“電影產業至少還有三個可以構建的維度:衍生電影或衍生劇的拍攝、衍生文創產品、觀眾在電影之外能夠找到沉浸式體驗的空間和場所,第三個是最關鍵也是持續性最強的”。
談發展:
當AI遇上電影
未來產業發展可期
身處“世界水電之都”宜昌,嘉賓也對宜昌寄語。
趙丹說:“從綠色電力到綠色算力,再到綠色電影,期待宜昌更好地培養既懂電影又懂AI的復合型人才。”
“昨天去逛二馬路,看到滿意樓上寫著:‘宜昌是一座來電的城市’。”李星冶說,文化是藝術創作的根源和靈感的源泉,“我肯定還會再來,期待下一次來的時候,這里的文化產業、電影產業都能夠蓬勃發展”。
“將來可能會有個‘影子行業’,他們不懂電影,但他們知道電影的需求是什么,知道人工智能怎么服務電影。”中國科協中國科技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靳一楠說,宜昌可以吸引一批人才,將人工智能和電影結合,做細分領域的人工智能。“宜昌歷史深厚,山清水秀,和電影創作一脈相承。”馬平說,宜昌的自然條件結合人工智能發展要素,未來在電影創作方面,有更大的空間。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