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訊(記者胡祎、通訊員高逸遠)生物多樣性金融是綠色金融大文章的重要篇章,為生態文明建設注入了新的發展動能。然而,該領域面臨標準缺失、項目識別困難等問題,制約了金融資源的精準配置。為此,人民銀行組織制定并推動實施了《生物多樣性金融目錄(試用稿)》,為統一項目標準、引導資金精準支持生態保護提供了重要依據。湖北是生態大省,發展生物多樣性金融具有重要意義。
全國生物多樣性金融標準試點工作啟動以來,全省生物多樣性金融發展取得顯著成效。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全省生物多樣性貸款余額達2260.42億元,較2024年末增長31.0%,金融資源正加速向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集聚。
專家表示,我國開展生物多樣性金融標準試點。這一舉措釋放出明確信號:繼碳金融之后,生態系統的“定價權”爭奪戰已全面展開,擁有豐富生態資源的地區或將迎來新一輪發展契機。據了解,全球約44萬億美元經濟價值高度依賴自然生態系統。作為全球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我國亟需構建生態價值向經濟價值轉化的市場化通道。此次試點正是要破解“生態無價”的難題,通過市場化機制讓生態保護者獲得實實在在的經濟回報。
為推動生物多樣性金融標準落地,人民銀行湖北省分行引導金融機構積極探索“場景+金融”多元化金融服務模式。
在可持續農業領域,宜昌圍繞區域優勢農業品類,落地“再貸款+生物多樣性”貸款,專項用于“秭歸宗橙”項目的產業開發,將生物多樣性金融服務深度嵌入種質保護、生態種植、產業鏈升級等關鍵環節,實現了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產業協同發展。
在可持續林業領域,十堰聚焦林業碳匯價值,落地湖北省首筆“可持續林業+生物多樣性”貸款,探索“林業碳票收益權質押”貸款模式,推動形成“林業碳票—金融資產—資金護綠”的良性循環。
在可持續旅游領域,引導金融機構開發“旅游貸”“民宿貸”等產品,支持生態文旅產業提質升級,引導資本優先投向生態友好型項目,在提供融資支持的同時強化生態紅線約束,助力實現“兩山”轉化。
上述信貸產品,均在評估授信中,體現了維護生物多樣性的導向觀念。人民銀行湖北省分行金融研究處處長胡德表示,將引導金融機構對接湖北省“生態環境權益交易平臺”,通過“科技+數據”雙輪驅動,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生物多樣性保護質效。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