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對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作出系統部署,明確提出要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其中,推進低空經濟等未來產業集群發展,被寫入新的戰略規劃。
11月2日,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深圳火炬傳遞活動中,火炬手首次乘坐低空飛行器完成傳遞任務——從蓮花山公園風箏廣場平穩升空,沿深圳灣濱海帶飛行,掠過城市地標,最終抵達前海石公園桂灣段。這一幕,成為廣東低空經濟加速落地的生動實踐。如今,廣東正緊隨中央部署,推動這一戰略性新興產業從“概念藍圖”邁向“體系落地”。
創新應用加速落地
低空產業場景加密擴容
近期,在湖南瀏陽,一場由深圳無人機企業操控的“科技焰火秀”,讓萬千觀眾驚嘆不已,無人機編隊鋪陳如星河,與煙花齊綻,映照城市上空。而深圳的夜空同樣閃耀,幾千架無人機編隊騰空,帶來一場燈光與技術交織的視覺盛宴。

但眼下,無人機的應用可不僅僅在夜空中。在深圳車流不息的主干道上,部分信號燈桿已被改造為“無人機起降點”,這些“空中哨兵”每天自主巡航,第一時間反饋路況信息。而在高層火災應急演練中,消防無人機升空偵察、破窗滅火,已成為救援現場的“先頭部隊”。
低空經濟正加速融入生產生活場景,從城市治理到物流運輸、從應急救援到海上巡檢,應用版圖持續擴展。7月底,一條連接廣州與珠海、全長超過80公里的跨城低空物流航線成功首飛,不僅驗證了長距離低空運輸的可行性,更展現出巨大的商業潛力。

萬翼天下(珠海)航空公司總經理 朱啟政:這條航線涉及整個黃金內灣,珠江入海口周圍的核心城市群,而且我們把最長的幾條距離給打開了,從商業化來講,空間就會更多了。
在廣州黃埔綜合保稅區,無人機物流航線已投入使用。包裹可以從工廠樓頂直接起飛,幾分鐘后抵達海關監管區。飛行過程中的通關數據會自動上傳,實現“飛行+報關”一體化。

截至目前,廣東已開通無人機物流航線超過700條,覆蓋農業植保、海洋巡檢、安防監控、醫療急救等多個領域。與此同時,更具未來感的低空交通領域同樣進展迅速,載人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正在從樣機試飛邁向量產交付。
廣州的億航智能在拿下全球首個載人無人駕駛航空器“三證”——型號合格證、生產許可證和適航證之后,又推出了一款航程更遠、載重更大的新機型。而同樣來自廣州的匯天航空航天科技公司,也在今年9月建成了自己的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生產基地,為下一步批量生產和市場交付打下了基礎。
跨界融合提速
制造業體系向空中延伸
低空應用場景從物流運輸到城市治理不斷擴展,對飛行器的需求也越來越多樣。眼下,廣東正發揮產業鏈完整的優勢,以制造業體系支撐未來產業,以跨界融合激發創新動能。制造端如何快速響應?產能如何跟上“上新”節奏?在廣東,不只是傳統飛行器廠商忙著發力,不少汽車企業也開始“跨界造飛機”。
在韶關新豐縣新近建成的飛行器測試基地里,一架外形炫酷的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正在測試,它就出自一家汽車企業之手。研發人員介紹,它能直接使用遍布城鄉的新能源汽車充電樁。

廣汽集團飛行汽車業務研發工程師 呂生亮:飛行汽車采用的充電的技術協議,與新能源汽車的充電協議是完全通用的,用的是新能源汽車本身的技術和供應鏈,這樣就可以把原先航空業這方面的高成本降下來。
除了技術路徑的復用,更引人注目的是車企帶來的研發模式革新。在一家新能源汽車關聯企業,新車型的開發思路正被搬進飛行器的研發流程中。

廣東匯天航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 仇明全:我們現在做了大概有200臺車飛機在全國各地并行試飛,這樣就可以在很短的時間之內積累大量的航時,去改變、改進、優化產品的設計和研發。
過去,飛行器的研發往往要經歷零件到整機、測試到驗證的漫長周期,每個環節逐項推進,動輒耗時數年。如今,企業開始借鑒新能源汽車的研發模式,將測試與評估并行開展,通過大批量試飛顯著提升效率,研發周期大幅縮短。

但這一轉變,離不開產業基礎的支撐。廣東擁有完整的無人機產業鏈和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新能源汽車產業積累的電池、電機、電控、輕量化材料和智能網聯技術,也正在加速向低空飛行器領域轉移,形成產業協同效應。

廣汽集團飛行汽車業務研發負責人 蘇慶鵬:我們70%的核心部件跟智能網聯汽車是一致的,是同源的,汽車產業鏈、生態鏈和人才都在服務產品的升級。
制造端的融合與創新正不斷拓寬低空飛行器的應用場景,而市場的積極反饋又進一步推動技術迭代與產業升級。

目前,廣東低空經濟已達到千億級規模,低空飛行器制造企業超2000家,相關企業超1.5萬家,占全國低空經濟產業鏈企業的30%以上,位居全國第一。
消費級無人機、工業級無人機分別占全球市場份額的70%和50%。
2025年上半年,廣東民用無人機產量同比增長58.2%,低空經濟制造端正快速迭代、量產提速。
“飛得起”更要“飛得穩”
低空治理安全體系先行
“十五五”規劃建議中指出,安全與治理能力是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石。當越來越多的飛行器升空,我們如何確保它們安全、有序?低空飛行,“飛得起來”只是第一步,“飛得穩妥”才是真正的挑戰。廣東正從氣象監測、通信覆蓋、空域管理到系統平臺,全面構建低空飛行的“守護體系”。
低空飛行,氣象往往是“第一變數”。在韶關新豐測試基地,周邊山區氣象復雜,企業布設了多個氣象站,實時采集風、濕、壓等數據,提升極端天氣預判能力。
而在珠海的萬山群島,地處港澳之間,電磁環境復雜,信號易受干擾。運營企業則選擇在多個島嶼制高點架設中繼基站,構建穩定通信網絡,消除盲區,保障信號連續。

萬翼天下(珠海)航空公司總經理 朱啟政:萬山群島剛好是在澳門、香港中間,信號漫反射其實對我們影響還是蠻大的。所以我們選了很多制高點,架了不同的中繼器去嘗試全鏈路的連通。
與地面交通一樣,空中同樣需要“交通規則”。隨著飛行器類型增多、作業頻率上升,空域管理日益復雜,因此,廣東正同步推進空域管理機制建設。在廣州琶洲,一條新航線正進行無人機測試,技術團隊通過數據回傳分析飛行容量,為常態化運行鋪路。

廣東省低空經濟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執行董事 林育鈿:它測試完之后,對航路航線會形成報告,數據進到平臺以后,平臺會根據這些數據來計算出低空飛行路線的容量。
為實現高效、透明、協同的空域管理,廣東打造了低空飛行綜合管理服務平臺,整合多方數據,實時監控全省飛行器狀態、航跡、氣象與空域動態。原本耗時數周的空域審批,如今只需幾天即可完成。

目前,廣東正加快建設“1+3+N”低空經濟平臺體系,布局包括省級綜合平臺、廣州、深圳、珠海三大核心城市平臺,以及多個低空應用基地,配套通用機場、起降點,形成智慧物流、空中出行、應急響應等多功能支撐網絡。
是技術升級 更是系統革新
低空經濟快速發展的背后,不只是一次技術升級,更是一場系統革新。從裝備制造到數字監管,從試點應用到全域協同,廣東的低空經濟正以系統化的探索,打開高質量發展的新空間。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