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視網消息:深秋時節,不少人外出旅游,欣賞秋景,各地文旅消費迎來一波新熱潮。不少地方通過打造沉浸式主題樂園,挖掘名畫中的場景和文化內涵,將演藝、場景、互動體驗相融合,增強景區的沉浸感與文化感染力,建設新型文旅消費聚集區。

時值秋深霜濃,西安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卻仍“春意盎然”。經過改造后的街區煥新場景,以唐代名畫《虢國夫人游春圖》《簪花仕女圖》為靈感,將盛唐的春日盛景從畫卷中喚醒。立體式“唐苑春韶·仕女游芳”主題美陳亮相,曲水蜿蜒、小橋靜立,再現唐代園林風景。


在花萼相輝樓,融合盛唐器樂與唐風舞蹈的《唐宮樂舞》正在上演。《大唐燕樂》全新創排秋季套曲,引得游客紛紛駐足拍照。


沉浸式場景帶動了餐飲、漢服等業態的發展。據悉,來到街區的游客換裝率(漢服)已到達七成以上。開業三年來,周邊新增漢服店500余家,漢服租賃、妝造服務、專業跟拍等業態持續火熱,形成獨具特色的“漢服經濟”生態圈。

跟著文學去旅行:從老舍到史鐵生 漫步作家筆下的北京金秋
在老舍、史鐵生等文學家筆下,北京的秋天是最好的季節,色彩斑斕、物產豐饒,有著獨特的意境和氣質。眼下,在北京,很多市民游客就跟隨文學作品里的描述,去探訪“北京的秋天”。

作為土生土長的北京人,老舍對故鄉秋天的贊美毫無保留,充滿市井的活力與物質的豐盈。“秋天一定要住北平。天堂是什么樣子,我不知道,但是從我的生活經驗去判斷,北平之秋便是天堂。”通過日常場景如賞菊、胡同吆喝聲等,展現市民生活與自然景致的交融。

在老舍故居“丹柿小院”和老舍作品中的小楊家胡同,金黃的銀杏葉、火紅的柿子和古樸的胡同、四合院相映成趣,讓老舍筆下的秋天生動立體地呈現,吸引無數游客前來紛紛參觀打卡。
另一位當代作家史鐵生對北京秋天的書寫則呈現出更多個性化特征。他在《我與地壇》《秋天的懷念》中記錄了他感受到的秋日靜美,“大樹下,破碎的陽光星星點點,風把遍地的小燈籠吹得滾動,仿佛暗啞地響著無數小鈴鐺”。

秋季的北京就像文學家筆下的描寫一樣五彩繽紛。各處的彩葉樹種盡展風姿,銀杏、白蠟、楓樹、黃櫨等樹種隨著氣溫降低變色。嫩黃、橙紅與金黃交織的葉片層層疊疊,陽光透過枝丫灑下,空氣里裹著暖融融的秋意,美麗的秋景吸引著游客紛至沓來。


隨著城市景觀的變化,文學中的北京秋天已經歷了從田園牧歌到都市交響的轉型,而季節本身所承載的文化記憶與情感依然在延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