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格桑扎西與根拉老人聊天。記者 文鳳 攝

圖為次旦羅布在下鄉義診中問診。記者 文鳳 攝
“弘揚孝親敬老美德 共建老年友好社會”像一束暖陽,灑遍西藏城鄉的每一個角落。在鄉村衛生所的廣場上、在老城區的斑駁巷弄中、在醫院的門診服務大廳里,義診醫生、雙聯戶長、青年志愿者的身影格外醒目。他們用執著的堅守、長久的陪伴與細致的關懷,書寫著社會責任的答卷,讓孝親敬老在日復一日中,成了生活里的平常片段。
50余次下鄉義診的健康承諾
西藏軍區總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次旦羅布的義診藥箱,已經陪伴他在雪域高原上行醫18載。箱體早已磨損斑駁,但里面的聽診器、血壓儀、消毒液等用品總是擺放得整整齊齊——正如他18年來始終如一的醫者仁心。
2007年參加工作后,次旦羅布就主動響應醫院號召,在節假日奔赴阿里、那曲等偏遠地區義診。“那些地方路途遙遠,群眾看病困難,特別是腿腳不便的老人。我們能幫他們減輕病痛,這就是義診的意義。”50余次下鄉義診,讓他對基層群眾的健康需求有了深切體會。
最近的一次義診是在拉薩市林周縣人民政府大院、甘曲鎮朗當村衛生所、江熱夏鄉江熱夏村衛生所中開展的。次旦羅布發現前來就診的群眾有70%是老年人,高血壓問題尤為突出。40多歲的卓瑪高壓超過200mmHg,情況危急。次旦羅布用藏語詳細詢問她的生活習慣,發現她不愛喝水、飲食偏咸。“要多喝水、飲食清淡、早睡早起。”他一邊開降壓藥,一邊叮囑:“按時服藥,把血壓控制住,畢竟你還年輕,是家里的頂梁柱呢。”
令人感動的是,沒過多久,卓瑪就提著自家煮好的酥油茶回來了。她說:“醫生辛苦,快來喝酥油茶,暖暖身子。”次旦羅布說,這樣的溫暖時刻在義診中經常遇到,“治病救人是我們的天職,但群眾的真誠回饋讓我們特別感動。”
醫者仁心不僅體現在義診上,而且延續在日常診療中。在科室里,他看到來自那曲的住院患者生活困難,便默默為其送了兩個月的飯;發現有患者因天氣轉涼缺少厚衣服,就主動買來衣物相贈;還組織家人為經濟困難的患者捐款……如今在消化內科,提起次旦羅布醫生,患者都豎起大拇指,由衷地說:“次旦醫生,呀咕嘟(真好)!”
3年沒斷的家常飯
清晨的策門林社區一片寂靜,48歲的雙聯戶戶長格桑扎西系上洗得發白的圍裙,在廚房里忙碌起來。案板上是剛出鍋的牦牛肉包子,鍋里翻炒著卷心菜——這是84歲獨居老人根拉的早餐,也是格桑扎西3年來雷打不動的日常。
2022年,雙腿癱瘓的根拉老人搬來社區。無兒無女的她執意獨居,拒絕去日間照料中心。格桑扎西第一次走訪時,正遇見老人對著志愿者送來的盒飯嘆氣:“想吃口家常的牦牛肉包子。”這句帶著昌都鄉音的念叨,讓格桑扎西心里一軟。當天下午,他買來新鮮牦牛肉,蹲在老人身邊,仔細記下每一個步驟,學會了做地道的昌都風味包子。
從此,格桑扎西的生活多了溫暖的牽掛。每天早晨8點準時出現在老人家廚房,中午忙完社區工作再趕來做清淡的午餐。就連重感冒發燒到39攝氏度的那天,他也在凌晨掙扎著拌好包子餡料,由妻子蒸好后送去。
3年來,這樣的守護悄然改變著彼此。根拉老人從最初的沉默寡言,變得會主動打招呼、開玩笑。直到有一天,她神秘地從枕頭下摸出個布包,里面是攢了大半年的水果糖,執意塞給格桑扎西。這個倔強了一輩子的老人,用樸素的方式表達著她的感激。
“不過是多做一口飯,不算啥。”格桑扎西總是這樣輕描淡寫。但正是這口家常飯,讓一位無依無靠的老人重新嘗到了家的滋味。
“紅馬甲”搭的便民橋
在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門診綜合服務大廳里,宣傳科蘭清宇身著的紅色志愿馬甲,成為一道溫暖而醒目的風景。作為醫院“醫行者”志愿服務隊的一員,面對那些不熟悉智能手機操作的老年患者和需要幫助的就診者,總能第一時間為他們提供建檔、掛號、繳費、打印檢查單、引導指路等貼心服務。
“嬤啦,您可以去老年窗口領取‘老年優先’袖標,來,我陪您過去。”蘭清宇輕聲細語地攙扶著一位70歲的老人,緩緩走向專屬服務窗口。這樣的場景,正是自治區人民醫院近年來推行的老年友善醫療服務體系的生動體現。在原有老人優先就診的基礎上,醫院相繼增設老年病專科門診,開辟老年人專用抽血、取藥窗口,并通過制作特殊標識確保老年人全程優先,構建起從進院、掛號、繳費、就診到檢驗檢查、取藥的全流程閉環式服務體系。
細心的蘭清宇發現,許多老人不僅面臨數字鴻溝,還有面對自助機的無措。“看到他們站在打印機前,急得滿頭是汗的樣子,我就特別想幫忙。”因此,他總是主動守候在自助設備旁,見到需要幫助的老年患者便立即上前,接過身份證熟練地操作起來。每當這時,耳畔總會響起老人用藏語連聲道出的“突吉切”(謝謝)。
在這個移動支付普及的時代,蘭清宇和志愿者常常為使用現金的患者墊付掛號費。“金額不大,但能幫他們順利就診,看到他們安心的笑容,我們很滿足。”他淡淡地說,這樣的善舉在志愿服務隊中已是常態。
這個敬老月,當我們談論孝親敬老的美德,眼前浮現的正是這些平凡而溫暖的身影。他們用專業的堅守、日常的陪伴、耐心的幫扶,讓“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的承諾變得觸手可及,也讓高原上的人情冷暖有了生動的注腳。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