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四川雅西高速石棉服務區一男孩赤裸爬行的視頻引發網絡關注,牽動著公眾的心。11月11日,云新聞發布了記者深入一線采寫的獨家調查報道,從該報道中我們得知,孩子已得到妥善安置,并建立了健康檔案,工作組將持續密切跟蹤其狀況。通過視頻里的內容,以及記者和工作人員接觸發現,孩子日常能使用普通話,能正常溝通交流,喜歡繪畫、趣味游戲、踢球等。接下來,工作組會繼續做好孩子父母的思想教育引導工作,督促二人正確履行監護職責,我們相信孩子會越來越好。
事情澄清了,透過這件事仍有一個問題值得我們更深入地思考:家庭教育究竟應以何種方式開展?從孩子呱呱墜地那一刻起,父母就開始用自己的方式思考、實踐,為這道題尋找答案。或許有人會說,每個家庭的經濟條件、文化背景、生活習慣千差萬別,家庭教育本就沒有統一的“標準答案”。的確,教育方式會因家庭差異而呈現多樣性,但無論形式如何變化,家庭教育的出發點與落腳點始終有一個“最大公約數”,那就是一切為了孩子更好地成長。
好的家庭教育,“守底線”必須置于首位。這條“底線”,既是不可逾越的法律紅線,也是社會公認的公序良俗。《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把規矩立好了:保護未成年人要堅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則,給予未成年人特殊、優先的保護,保障其生存權和發展權等權利。深化城鄉精神文明建設,對子女價值觀念的塑造、行為習慣的養成也提出了明確要求。這些并非冰冷生硬的條款,而是融入生活的溫暖守護:給孩子穿戴整齊不是束縛天性,而是為了讓他們免受風寒與蚊蟲的侵擾;帶孩子接觸社會不是過早磨滅純真,而是幫他們積攢探索未知的勇氣與能力。那些“家庭教育是自家事,想怎么弄就怎么弄”的論調,恰恰忘了,孩子從來不是父母的私有物,而是需要特殊保護的獨立個體,只有在筑牢守護孩子健康成長“底線”的基礎上去探討教育理念與方式,這樣的家庭教育才能立得住腳、經得起檢驗。
好的家庭教育,離不開科學引導。孩子的心智尚未成熟,缺乏獨立判斷方向、選擇成長路徑的能力,此時父母的引導就如同“引路燈”,能照亮孩子前行的路。這條路以遵循孩子成長規律為根本前提,以科學引導為核心方法,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最終目標。在此次事件中,父母的教育方式背離了科學引導,對孩子行為出現的問題,他們不干預、不管教。這種方式,不利于孩子樹立正確的社會規則觀念,也違背了幫助孩子盡早融入社會的教育邏輯。真正的自然教育要融入社會規則,讓每個孩子既能觸摸泥土,也能融入人間。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需要根據不同年齡段的生理、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教授知識、培育品格、激發潛能,用科學的規劃為孩子成長“保駕護航”。在具體的教育實踐中,更要把握好“管”與“放”的平衡:既不能以“為孩子好”為由施加過度壓力;也不能以“尊重天性”之名放棄教育責任,唯有將科學引導融入教育細節,孩子才能在享受童年歡樂的同時,擁有未來踏入社會所需的能力,為一生的幸福打下堅實基礎。
好的家庭教育,更需要全社會共同托舉。此次事件在網絡上引發關注后,眾多網民留言表達了對孩子的牽掛,讓守護兒童健康成長的共識在輿論場中持續凝聚。與此同時,職能部門迅速介入,回應了社會關切,還成立了專項工作組,對孩子的行為進行矯正和引導,給孩子建立健康檔案,持續密切跟蹤。相關部門將繼續做好父母的思想教育引導工作,督促其正確履行監護職責。目前,此事已得到妥善處理,希望社會能給予這個小家庭足夠的時間與空間,讓他們去回歸、去矯正。
家庭教育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協同努力。每一個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也是社會的未來,教育從來不是家庭的“獨角戲”,而是需要多方協同發力的“大合唱”。民政部門通過精準識別和幫扶,筑牢家庭教育的保障基礎;婦聯組織整合資源力量,搭建平臺,把更多服務送達千萬家庭;教育系統立足學校主陣地,深化家校協同育人機制,為教育提供更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社會力量做好“補充項”,提供多元化、個性化的教育服務供給;網絡作為連接社會各界的紐帶,撬動社會力量參與兒童守護……從社區到學校,從職能部門到社會機構,需要各方協同發力、攥指成拳,搭建起全方位、多層次的家庭教育支持網絡,共同營造出健康、友善、充滿關愛的社會環境,讓每個孩子都能在這樣的環境中安心成長。
孩子如禾苗,需要陽光雨露。我們每一個善意的舉動、每一次公正的對待、每一份及時的幫助,都如同甘霖般滋潤著孩子的心田,讓他們在成長之路上感受到世界的美好與溫暖。這份溫暖會化作他們內心的力量,支撐他們勇敢面對未來的挑戰,最終成長為懂得傳遞溫暖、能夠回報社會的棟梁之材。
評論員:云新平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