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田城 通訊員 楊李君)沒有開庭的莊嚴儀式,沒有“唇槍舌劍的”辯論,整個過程就像是一場“交接儀式”。
11月11日,湖北陽新縣人民法庭新港法庭辦案法官袁滿公布了一樁案情:在法官的現場監督下,一個財產糾紛案件得以當時化解,當時執行,避免了一樁可能曠日持久的糾紛案件,為高效務實創新調解寫下了一個生動注腳。
這起糾紛,要追溯到一次約定不明的“微信溝通”。費某在其父親去世后繼承房產,與承租經營農莊的曹某協商退租。雖然雙方都有調解意愿,但對屋內物品的具體騰退時間始終無法達成一致。
“如果走常規程序,判決容易,但執行可能會是個‘老大難’。為避免出現‘判而難執’的困境,必須將審判和執行同時進行。”袁滿說。
袁滿決定轉變思路,將調解重心從“紙上協議”轉向“現場履行”。在征得雙方同意后,法庭將調解現場直接設在涉案房屋內。
“這個柜子請小心搬運。”
“這套桌椅已經清點完畢。”
執法記錄儀的紅色指示燈靜靜閃爍著。
被告曹某在法官的見證下,將屋內的桌椅、廚具等物品一件件搬上貨車。每搬出一件,原告費某便上前仔細核對,雙方在物品清單上共同確認、登記造冊。
法官不時輕聲提醒,確保整個流程井然有序。現場氣氛不見對抗,更像是一場在司法監督下的特殊“交接儀式”。
隨著最后一件物品搬離,大家都長舒一口氣,房屋騰退當場履行完畢,曹某依約履行了義務,費某的心結也隨之解開,主動向法庭遞交了撤訴申請。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