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歆 通訊員 程毓
11月11日,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科學院院士,劍橋大學教授亨利·巴帝斯亞飛離武漢,結束為期六天的訪漢行程。
他此行主要是參加由武漢科技大學主辦的2025武漢先進鋼鐵材料論壇。作為全球經濟的基石,鋼鐵涉及汽車、建筑、機械、運輸、能源等幾乎所有行業,同時,鋼鐵行業也是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制造業。基于全球減碳目標,亨利·巴帝斯亞將論壇報告主題定為“應對鋼鐵二氧化碳負擔的不同途徑”。
覓得鋼鐵減碳“中國方案”
這一主題其實是源于他對中國鋼鐵行業的觀察。全球每年消耗鋼鐵近20億噸,鋼鐵生產如何找到環境友好、供應量充足的減碳路徑?在亨利·巴帝斯亞看來,中國探索出了一種可行方案:用微合金化鋼材替代普通碳鋼,通過“提質減量”的方式減少鋼鐵用量,從而實現減排。
微合金化鋼材在普通碳鋼的基礎上,添加了鈮、釩、鈦等微量合金元素,顯著提升鋼材的強度、韌性、耐磨性等性能。
“將部分普通鋼材用更高性能的微合金‘好鋼’替換,性能不變,但總重量減少,這意味著用更少的鋼鐵就能滿足人類生活與工業需求,相應地,鋼鐵生產的碳排放也會降低?!焙嗬ぐ偷鬯箒喫懔艘还P經濟賬:單價較高,但由于總用量下降,建造所需的鋼材費用是更低的。
微合金化鋼材并非中國獨創,但卻在中國獲得了最為廣泛的應用。據亨利·巴帝斯亞統計,中國至少有500個建筑或橋梁等項目采用了微合金化鋼材,比如被稱為“中國尊”的北京中信大廈。
“一個現實的原因是,中國建設中的鋼鐵需求量大,‘雙碳’目標推動了微合金化鋼材的應用。此外,中國的科研人員非常努力,科技發展迅速,進一步促進了微合金化鋼材從概念走向實體。”亨利·巴帝斯亞表示,微合金化鋼材的應用涉及建筑項目落地的方方面面。例如,由于鋼材性能和質量的改變,需要設計師開發出新的建筑結構——唯有科研、設計與工程各方協同,項目才能真正落地并實現。
亨利·巴帝斯亞認為,建筑項目在中國的接連落地,證明了采用微合金化鋼材減碳的可行性,這意味著這份經驗可以向全球進行推廣。他透露,目前在和鋼鐵企業合作,將這一經驗整理出書推廣,“新的方案還意味著建造標準和設計方案的調整,我們要把方案‘翻譯’成政策制定者、建筑施工人員能理解的語言,讓他們在工程中應用,從而在全球范圍內推動碳減排。”
“鋼鐵教授”感受湖北科技
亨利·巴帝斯亞一生鐘情于鋼鐵研究,在國際學界被譽為“鋼鐵教授”。
15年前的一場國際學術會議,讓他和高性能鋼鐵材料專家、武漢科技大學教授吳開明相識,由此開啟了長達十五年的合作,雙方往來不斷、常聯常新。亨利·巴帝斯亞更是見證了武科大學者攻堅克難,推動大量鋼鐵基礎科研成果實現應用轉化,并在企業落地。
“鋼鐵教授”坦言:“武漢鋼鐵工業基礎扎實,武漢科技大學和鋼鐵企業聯系緊密,吳開明教授及團隊的科研水平高、工程經驗豐富,在英國我不具備這樣的科研條件,這正是我和學校長期合作的原因。”
此行來漢六天,除參加2025武漢先進鋼鐵材料論壇外,他還前往武漢鋼鐵有限公司和湖北金盛蘭冶金科技有限公司參觀交流,和研究生們進行交流,行程排得滿滿當當,“鋼鐵”自然是此行唯一的話題。
采訪現場,亨利·巴帝斯亞打開電腦,向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展示了鋼鐵內部結構的微觀畫面。視頻中,鋼材內的微觀結構隨著溫度的變化或“瘋長”或“坍縮”。在他眼中,微觀的鋼鐵世界極為美麗,也令他充滿好奇:“我們可以‘看穿’鋼鐵,它實在是很美麗?!?/p>
盡管多次來漢,“鋼鐵教授”依然無暇細細游覽這座城市。不過,此行他收獲了一個全新的科技體驗:從武漢火車站到武科大需乘坐地鐵5號線,“我體驗了一回全自動駕駛的地鐵,感覺很舒適,非常棒!”

2025武漢先進鋼鐵材料論壇上,亨利·巴帝斯亞致辭。武漢科技大學供圖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