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競恒
11月10日,武漢市硚口區漢正街人來人往。機器轟鳴間,大夾街改造提升工程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作為漢正街的重要紐帶,這條老街一頭連著密布現代時尚規模市場的多福路,一頭通向肌理斑駁的新安九如片區。

漢正街航拍圖(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張競恒攝)
十里長街,商鋪林立,門庭若市……新安九如片區的長街短巷,曾構建了漢正街獨有的街巷商業特色。始建于1668年的新安書院、鋪設于乾隆年間的藥幫巷青石板路等一批歷史遺跡,見證了武漢從明清碼頭到現代商都的蛻變。如今,隨著市場模式的變化,這片曾經的輝煌之地,卻逐漸沒落,成為城市洼地,亟須改善城市功能環境、激發城市活力。
五百年漢正街歷史厚重,如何在此基礎上,以城市更新為筆,書寫出現代商貿的新篇章?今年6月起,一場“留根鑄魂”的有機更新行動,拉開帷幕。
6月12日,新安九如片區向全球征集改造方案;6月27日,漢正街市場區域有機更新研討會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內知名規劃專家吳志強受聘為專家顧問團總顧問。
“城市基因,是一座城市區別于其他城市的不可替代的根本特征。”研討會上,吳志強提出了包括人本核心、精細為要、基因為本等要素在內的城市更新“十二訣”理念。他建議“通過建設多功能復合街區,營造吸引創意人群的多元環境”,避免走“絕對保護和絕對更新發展兩個極端”。

漢正街新安九如片城市更新專家評審會現場。(硚口區供圖)
9月1日,漢正街新安九如片城市更新經專家評審會,初步確定了更新方案,從23個團隊、共42家國內外知名機構作品中,融合4家設計團隊之所長。
“街巷肌理里藏著長江商業文明的基因,絕不能大拆大建。”漢正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更新的核心是找出漢正街的“根”,既要修繕歷史文化建筑,也要通過功能升級讓老街“活”起來。
據了解,硚口區將通過以“規劃引領、運營前置、保護先行”為原則,完成大夾街、長堤街等外部道路升級,打通交通“毛細血管”,讓老街與現代商圈無縫銜接;以“種蘑菇”式精細化修繕,重點保護紅十字會舊址、藥王廟、漢劇大師陳伯華故居等歷史建筑與文化遺址,讓歷史可觸可感。
改造后的新安九如片區,將在保留歷史肌理、展現商脈文化的同時,為產業升級騰挪出適配現代商貿需求的空間載體:一方面吸引一批品牌商品與優秀原創服裝設計師,引入先進輔料技術,打造集設計、輔料、樣衣制造于一體的服飾前端鏈條,帶動漢正街服裝產業向高附加值環節攀升;另一方面串聯歷史風貌與消費場景,推進文商旅融合,向武漢最具時尚感、文化多元性的特色街區轉型。到今年年底,新安九如片首開區將動工。
目前,硚口區已制訂《漢正街轉型升級三年行動計劃》,將更新藍圖在全域鋪展:推動漢正陽臺、多福路跨江步行橋建設,構建功能型產業社區生態;在中山大道、多福路沿線,打造以規模市場為核心的時尚創意街區;在漢正街沿線,培育出以購物旅游、體驗消費為重點的國家級商業特色街區。通過城市轉型,讓百年老街兼具“煙火氣”與“國際范”。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