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昌吉感受棉糧煤的“噸位”
半月談記者 曹志恒 茍立鋒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古稱庭州,自古為絲綢之路咽喉要道,唐朝北庭都護府曾設于此。如今的昌吉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70多年砥礪奮進,昌吉充分發揮資源優勢,依托科技創新,走出一條一二三產融合共促,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天山麥鄉邁向農業科技高地
秋意已濃,位于昌吉回族自治州奇臺縣江布拉克景區的萬畝麥田迎來收獲季節。遠處山巒起伏,松林蒼翠,金黃的麥浪隨風波動,大型聯合收割機在麥田穿梭作業,一幅壯美絕倫的豐收畫卷正在天山腳下徐徐繪就。
距今4000多年前,起源于西亞的小麥通過新疆逐漸傳入中原地區,我國農業由此形成“南稻北麥”的生產格局。如今,天山腳下依然是最適宜小麥生長的地區之一,產自這里的高品質面粉為新疆著名美食“奇臺過油肉拌面”注入靈魂。

昌吉回族自治州奇臺縣農戶在田間收獲小麥 丁磊 攝
在庭州大地廣闊田野里,傳統的農業種植早已被良種、良田、良法、良機、良制相融合的現代農業種植模式所取代。
今年7月,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科院和昌吉種業企業九圣禾聯合選育的春小麥新品種“糧春1758”,在節水小麥育種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畝產達到508.32公斤,較主栽品種增產17.11%,實現“減水不減產”。
“這一突破為新疆乃至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小麥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種源支撐。”九圣禾種業新疆研究院院長藺懷龍說,“糧春1758”具備分蘗早、分蘗成穗率高、千粒重高和品質優良等特性,目前推廣面積已超5萬畝。
聚焦種業關鍵核心技術,昌吉已組織實施種業科技計劃項目11項,覆蓋小麥、玉米、棉花、番茄、西甜瓜等主要作物。目前,昌吉州制種面積穩定在100萬畝,年產各類良種35萬噸,產值57億元,現有種業企業74家,正加速由制種大州向種業強州蝶變。
得益于玉米密植精準調控關鍵技術推廣應用,昌吉玉米大面積高產提升成為現實。2024年昌吉州玉米畝產達到1018公斤,首次跨入“噸糧時代”。
棉花收獲季來臨,走進昌吉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中國農業科學院西部農業研究中心棉花試驗田,棉花葉片呈現出與眾不同的褐色。
“我們通過合成生物技術,在棉花中構建了蝦青素生物合成通路,成功創制出能‘生產’高價值蝦青素的工程棉花。”中國農業科學院西部中心研究員楊作仁說。
據了解,可生產蝦青素的工程棉花使得占植株生物量80%的棉副產物(葉片、棉籽、棉鈴殼等)從低值廢棄物蛻變為高值功能原料,其棉籽油可開發為高端保健食用油,棉葉、棉鈴殼提取物替代人工飼料色素,提升了棉田綜合效益。在科技加持下,早已被廣泛開發利用的棉花也能釋放出新的潛力。
昌吉是全國重要的商品棉生產基地。由昌吉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中國農業科學院西部農業研究中心牽頭實施的“新疆棉花病蟲害全程綠色防控技術”項目,已為全疆棉花的病蟲害綠色防控提供了一整套技術實施方案。“新疆棉花病蟲害全程綠色防控技術”“新疆棉花全生育期主要病害綠色防控技術”分別入選農業農村部2023年度和2024年度農業主推技術。
生物育種、密植技術、農機研發、高效水肥一體化……在充分利用獨特地理氣候條件的基礎上,昌吉持續做強糧食和食品加工產業集群。現代農業已成為古老庭州的亮麗名片。
綠色能源引擎激發澎湃動能
礦區道路平整寬闊,無人礦卡往復穿梭,植被樹木綠意盎然,走進昌吉準東的露天煤礦,全國單體產能最大的綠色智慧礦山告別塵土飛揚的過去,生產運行更加安全、高效、環保。
準東煤田地處新疆準噶爾盆地東南緣,是我國最大的整裝煤田,預測儲量3900億噸,目前年煤炭產量達1億噸以上。依托準東煤田建設、開發設立的新疆準東經濟技術開發區,年產值超過1000億元。
借助“綠色+智能”雙輪驅動,準東經濟技術開發區在有效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大幅提升礦區作業效率。目前,開發區植樹造林綠化面積已達3.2萬畝。“我們全面應用新能源設備,引入無人礦卡754臺,預計每年可降低氮氧化物排放450噸、顆粒物2噸、揮發性有機物6噸。”準東經濟技術開發區環境保護局局長余艷杰說。
昌吉“風光”等清潔能源儲量豐富。目前,昌吉新能源批復容量已達5204.8萬千瓦,裝機總規模突破1400萬千瓦,清潔能源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占比大幅提升。
就在人們眨眼的一瞬間,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工程已經向3000多公里外的安徽送電2000度。這條線路每日輸送2.54億度電,足夠13萬戶家庭用一年。
“這條線路是目前世界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輸電距離最遠、技術水平最先進的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由我國自主研發、自主設計、自主建設。”±1100千伏特高壓昌吉換流站站長王鴻說,特高壓技術最大限度減少電力線路損耗,是我國建設“電力天路”的重要技術基礎。
昌吉換流站是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工程的起點。借助無人機、數字孿生等技術手段,該換流站探索出“人工+機器人+空間無人機”的巡檢新模式。利用5G賦能鷹眼攝像頭等先進終端及系統應用,整座換流站的運維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在昌吉州特變電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廠房內,高端換流變壓器、交流濾波電容器、750千伏站用變壓器等設備正在制造裝配。從瀕臨倒閉的街道小廠到員工人數超過3萬人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從負債70多萬元到資產規模超過2000億元,從“裝備中國”到“裝備世界”,特變電工的發展歷程正是昌吉州精彩蝶變的生動縮影。
“昌吉的每一噸煤、每一縷風、每一束光都裂變為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昌吉回族自治州黨委書記曾艷陽說,作為新疆工業門類最齊全的地州,昌吉錨定新疆“五大戰略定位”,放大自身優勢,做好特色文章,依托科技賦能,如今昌吉3個千億級、6個百億級產業集群正拔節生長。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