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東莞11月11日電(記者許仕豪、黃浩苑、楊博毅)“昨天趙金蘭、趙金紅的比賽,你有關注嗎?”
“有關注,她們是我姐姐。”受訪的男孩靦腆地笑了。
10日進行的全運會舉重女子45公斤級比賽中,廣西“姐妹花”趙金蘭和趙金紅包攬金銀牌,引來不少關注。11日,記者偶遇她們的親弟弟,套用現在的網絡用語:“像她們這么厲害的,還有一個!”
當日,記者與同事在位于東莞石龍鎮的舉重博物館采訪,對當地名宿陳鏡開與弟弟陳滿林、侄子陳偉強“一門三力士”的故事印象深刻。采訪結束后,我們與身旁一名參觀博物館的男孩攀談起來,無意間竟又發現一個舉重之家。
男孩名叫趙海林,今年18歲,和姐姐們一樣是舉重運動員。2012年,11歲的趙金紅被廣西玉林市體育運動學校的教練鄭開積選中,因其天賦絕佳,這名啟蒙教練也“盯”上了趙金蘭和趙海林。2015年,11歲的趙金蘭和8歲的趙海林也進入玉林體校,走上了舉重之路。
“鄭教練覺得大姐練得好,后來發現家里竟然還有兩個!就把我們全都‘抓來了’。”趙海林說。
舉重項目的選材,除了力量之外,還對身材比例有較高要求。鄭開積說,基因決定了,姐弟仨都很適合練習舉重。
姐弟三人出生在玉林的一個農村家庭,家中三個孩子全都練習舉重,需要舉全家之力,這讓父母有不少顧慮。
“當時他們家經濟上壓力不小,也會擔心孩子訓練太苦。”鄭開積說,“大姐很懂事,訓練一年了,還是想放棄。她覺得回家能幫忙照顧弟弟妹妹,但最后還是被我們勸回來了。”
趙金紅的堅持得到了回饋。很快,她先后進入廣西隊和國家隊,并以總成績200公斤成為女子45公斤級世界紀錄保持者。大姐的成功給了這個家庭很大激勵。
“訓練不苦,習慣了就好,我很喜歡。”趙海林說,“我能因為舉重從農村走到城市,已經很好了。”
在趙海林看來,兩位姐姐的個性截然不同,但對自己的關心都是一樣的。
“大姐會跟我視頻,教我技術動作,做得不好會兇我,我也很害怕!二姐就內向、溫柔一些,但她們都會關注我的訓練。”他說,“教練也會用兩個姐姐的經歷鼓勵我,每天都說。”
小學從玉林體校畢業后,趙海林進入廣西體校,逐漸成為所在81公斤級的佼佼者。2022年的自治區運動會上,趙海林若能取得好成績,就有機會被選拔進廣西隊,但他意外失利了。
“正常的話應該是能拿冠軍的。但抓舉的時候腦子懵了,發力沒做好,抓舉三把都沒舉起。”趙海林說,“舉重不只靠力量,還要靠腦子,得理解動作,多練多磨。”
趙海林說,這段經歷是自己遭受過的最大挫折。在廣西,同年齡段81公斤級競爭激烈,有十幾名水平不錯的運動員。這次失利,意味著他永遠失去了進入廣西隊的機會。
“大概用了半年才走出來,晚上在床上還會偷偷哭。”其他省份隊伍拋來了橄欖枝,但趙海林還是決定放棄專業道路,通過單招進入大學。
起初,做出這個決定的他,有點擔心兩位姐姐的態度。“她們一直跟我說,既然練了舉重,就要練好。”去年,他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家人。“結果姐姐們一聽,雙手支持。”
“舉重很好,但讀書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啊。”趙海林覺得,即便沒有踏上最高舞臺,舉重依然會給自己讀書、就業提供很多機會,“會繼續堅持、熱愛”。
10日的比賽中,趙金蘭最后一把挺舉嘗試113公斤,意圖以總成績201公斤沖擊姐姐的世界紀錄,雖然沒能成功,但依靠此前成績還是鎖定了金牌。趙海林表示:“兩個姐姐就是這樣的,你超過我,我又超過你。”
“但我們在家里不會討論這些,不管誰贏,金牌是我們家的就夠了。”他說。
盡管無法繼續追夢,趙海林依然不斷向記者“安利”舉重項目:“現在訓練條件比以前好很多。很多家長覺得舉重‘壓個子’,這是誤解,你看我,長這么高!”他開心地踮了幾下腳,目測大約有1米7。
談到如何接過姐姐們的“下一棒”,趙海林表示,自己想用另一種方式報效祖國。“我已經想好了。但這是秘密,你們不要寫進去。”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