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王孝武 通訊員常夢星 實習生邱瀚錦
“有人說我和我做的產品是在‘嗑CP’——我叫盧偉,我做的產品叫蘆葦,很多客戶因蘆葦而認識盧偉,也有很多人因為盧偉而和蘆葦結緣。”11月11日,來漢參加湖北省第四屆退役軍人創業創新大賽的老兵盧偉風趣地對記者說。
在盧偉看來,家鄉的蘆葦渾身都是寶,它的市場價值完全被低估了。

盧偉和小女兒在蘆葦叢里。
“蘆葦筍可以食用,蘆葦葉可以包粽子,蘆葦花可以做涼茶,蘆葦根可以加工成蘆葦面和蘆葦豆腐。我要打造蘆葦深加工全產業鏈,春天賣蘆葦筍,夏天賣蘆葦葉,秋天賣蘆葦花,冬天賣蘆葦根,5年內——最好是3年內把公司的年產值干到1億元。”盧偉豪情滿懷地說。
1988年,盧偉出生于荊州石首調關鎮伯牙口村,家鄉廣袤的蘆葦蕩是他童年的樂園,可口的蘆葦筍是他記憶中最鮮美的味道。
2006年,18歲的盧偉參軍到解放軍某炮兵旅,5年軍旅生涯中,他不但錘煉出了堅強的意志,還榮立三等功,榮獲優秀士兵、優秀共產黨員等諸多榮譽。退役后,他在杭州一家國企工作9年,擔任中層干部。2020年7月,受返鄉創業政策號召,盧偉毅然辭職回到家鄉石首,決心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把被低估的小蘆葦做成一個“芍大”的產業。

盧偉,受訪者供圖。
2023年,盧偉成立湖北芯網科技有限公司,探索蘆葦筍產業化路徑。2024年,他成立湖北伯牙印象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創立“泰禾源”“伯牙印象”兩大品牌,構建從種植到加工、銷售的蘆葦全產業鏈。公司在石首調關鎮、東升鎮及湖南團洲建立了5萬畝蘆葦基地,建設標準化廠房和智能冷庫,并聯合科技特派員工作站,研發鮮嫩蘆葦筍、風味豆腐乳、特色面條等系列產品。
創業之初,蘆葦筍產業面臨三大難題:每年僅有15天采摘期,人工采收低效、傳統腌制影響品質。面對這些困難,盧偉聯合長江大學、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所,打出“種苗培育—智能采收—加工保鮮”技術組合拳。采收時,他將履帶式采收機改輪式,降本提效還護生態;加工中,創新低溫鎖鮮技術,貨架期從3天延至30天。目前團隊已申報發明專利1項、制定地方標準2項。在荊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支持下,盧偉還打造了湖北省首個退役軍人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孵化8家合作社與企業。

盧偉(右二)。
“以前種地一年才掙3000多元,現在光是采蘆葦筍,半個月就能賺5000多元。”60多歲的葦農王嬸笑言。截至目前,盧偉團隊“公司+村集體+農戶”模式已帶動800余名葦農就業,2024年公司產值達280萬元,產品銷往全國6個省份及部隊。今年,公司預計產量300噸,產值突破1000萬元。
“這個數字只是我們保守的估計,蘆葦藥食同源,就像‘軟黃金’一樣,市場前景廣闊。隨著全產業鏈深加工的上馬,這個數字只會越做越大,1個億的產值不是夢。”盧偉語氣堅定地說。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