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9日,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正式開幕。和往屆不同,本屆全運會首次由粵港澳三地聯合承辦,是全運會歷史上第一次走進香港、澳門。本屆全運會共設34個大項、419個小項競技比賽,以及23個大項、166個小項群眾賽事活動,很多比賽在正式開幕之前就已經舉行。多地合辦,全民參與,本次全運會不但是一次名副其實的全民健身盛會,也讓粵港澳大灣區以一種全新形象展現在觀眾面前。現在透過全運會,去看看如今的大灣區有什么不一樣。

6次通關,穿越3個關稅區,作為本次全運會唯一一項穿越粵港澳三地的比賽項目,男子公路自行車賽的意義非凡。全長55公里,跨越伶仃洋,直接連接三地的港珠澳大橋,為這種賽程的設計提供了可能。

珠海邊檢總站邊防檢查處處長 何才根:港珠澳大橋一橋連三地,是促進粵港澳三地融合發展的黃金通道。開通7年來,經珠海公路口岸往來三地的旅客超9340萬人次,車輛累計1950萬輛次,客流車流年均增長量分別超過16%和45%。
近幾年,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黃茅海跨海通道等一系列重點項目接連通車,粵港澳大灣區的跨江跨海通道數量增加到6條。加上建設中的獅子洋通道、規劃中的蓮花山通道和伶仃洋通道,環珠江口的這條“黃金內灣”完全暢通。

大橋讓天塹變通途,軌道交通則為大灣區的“一小時生活圈”增添加速度。目前,大灣區在建和運營的軌道交通里程已超過5900公里,由國鐵干線、城際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組成了一張包含港澳在內的多層次軌道交通網。
2024年12月,澳門輕軌“橫琴線”通車,澳門進一步融入了大灣區軌道交通網。澳門居民乘坐輕軌抵達橫琴口岸之后,經過兩地邊檢部門的“合作查驗,一次放行”,只需要不到10分鐘就可以在橫琴口岸進行換乘。在橫琴口岸的城軌站換乘專線,最快13分鐘就可以到抵達珠海站,從珠海站換乘火車最快52分鐘就可以抵達廣州,軌道上的大灣區給灣區人的一小時生活圈提供了更多選擇。
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助力大灣區各地實現“硬聯通”,而近年來不斷優化的通關政策,則讓粵港澳三地之間的“軟聯通”越來越絲滑順暢。

李芷珊是一名來自香港的小學三年級學生,平常在珠海居住。在粵港澳大灣區,有超過3萬名像她這樣的中小學生,每天往返于內地和港澳之間。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的各個邊檢口岸都簡化了相應流程,可以實現快速通關。
類似這樣的通關便利化舉措還有很多,比如已經施行了兩年多的“港車北上”和“澳車北上”政策。過去,只有同時掛兩地車牌的“雙牌車”才可以自駕通關,而現在,港澳的單牌車主在申請通過后,都可以經港珠澳大橋口岸通行內地。

相應的,允許廣東單牌車駛入港澳的“粵車南下”香港政策也于11月1日正式啟動,“粵車南下”澳門政策也將在不久之后落地。這些不斷優化的通關政策,也為本屆全運會的賽時通關保障打下了基礎。
基礎設施的“硬聯通”和通關政策的“軟聯通”為大灣區融合提供了保障,而大灣區內部產業的協同發展,則是大灣區融合的催化劑和動力源。
11月2日,全運會火炬傳遞深圳段的現場有一位特殊的火炬手,它的名字叫作“夸父”。作為全球第一臺運用了5G-A技術的人形機器人產品,“夸父”不需技術人員陪跑,用遠程操控的方式,穩穩地完成了火炬傳遞任務。

“夸父”誕生于深圳的一家機器人企業,是該公司的第三代產品,目前已經實現量產,應用于工業制造、商業服務以及科研教育等領域。這家企業成立于2016年,在這個尚在成長中的未來產業里打拼,他們自己也沒想到會發展得這么快。

2024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已超14萬億元,以不到全國0.6%的面積,創造了全國1/9的經濟總量,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近年來,以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為代表的高科技產業,成為大灣區經濟的最新增長點。粵港澳大灣區先進的科研能力,深厚的制造業底蘊,為這些新興和未來產業提供了發展的沃土。
深圳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成立于2019年,是深圳市政府和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合作建立的基礎研究機構。對于樂聚機器人這樣的初創企業來說,研究院可以在研發中提供很多幫助。

深圳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院長助理 崔寧:香港有國際化的平臺、國際化的科研網絡,以及世界頂級的高校,不管是在理論研究,還是在前沿探索,都有很多積累,把這些技術帶到深圳來,跟深圳產業界里一些面臨關鍵共性技術問題去融合。
除了科研優勢,大灣區豐富的制造業門類,也為這些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支撐。據統計,全球人形機器人約38%的供應鏈企業在中國,而中國約57%的供應鏈企業在大灣區。
當然,不管是“硬聯通”還是“軟聯通”,最終還是要靠人們的共同協作,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心聯通”,這也是粵港澳大灣區持續快速發展的根本。

17歲的陳佩琳是澳門代表團的游泳運動員。在10日舉行的女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預賽中,她和隊友們沒能拿到進入決賽的資格。接下來,陳佩琳要全力為個人的主項蛙泳比賽作準備。
應靜莉是陳佩琳的教練,2011年,從上海游泳隊退休的應靜莉,在國家體育總局的推薦下,前往澳門任教,這一待就是十幾年。在澳門任教并不容易,因為運動員大多是非職業的,系統性訓練的時長比職業運動員少了很多,應靜莉只能更加的嚴格。

近年來,隨著澳門更加深入地融入內地,應靜莉經常會帶隊和其他省份的隊伍一起集訓,相互取長補短。她的付出也得到了回報,十幾年間,她為澳門培養出很多優秀的游泳運動員,有不少都在全國性比賽中取得了好成績。

如今已經年過70的應靜莉,決定堅持到明年的亞運會之后再退休,她希望能看著自己的弟子實現突破。
如今的粵港澳大灣區,像應教練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大灣區的人才交流越來越深入,有超過20萬名港澳居民在粵工作發展,超過2萬名港澳學生在內地求學。

“心聯通”的粵港澳大灣區,也將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建設貢獻更多力量。正如本次全運會開幕式三個篇章的名字:同根同源、同心同緣、同夢同圓。

透過記者的鏡頭,我們看到的是粵港澳大灣區緊密相連,融合發展,從基礎設施到各項政策,從人員往來到產業協同,三地路相通、城相融、心相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同根同源、同心同緣、同夢同圓。第十五屆全運會將于11月21日閉幕,讓我們一同關注這場創造歷史的盛會,見證新時代中國體育事業發展的新成就,體驗中國式現代化在粵港澳大灣區的萬千氣象。
編輯丨王萌 胡蓉 曲柏宇 肖中仁 何偉奇 攝像丨付鵬 黃東旭 王冠忠 陳紫行 剪輯丨鄭昱 苗佳亮 策劃丨余仁山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