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白云 通訊員 談小珂 湯文慧 葉笑涵 )“陳警官,這面錦旗您一定得收下。您可是給咱們學校的反詐工作筑起了一道實實在在的‘防護墻’。”11月10日,武漢紡織大學外經貿學院范書記緊握江夏區公安分局藏龍島派出所民警陳金勇的手。隨行在側的保衛處處長與校反詐工作人員一起將一面鮮紅的錦旗送到陳金勇手中。錦旗上,“警校攜手護平安 同心共建保校園”兩行金字熠熠生輝,這面錦旗的背后,是一場守護“學生錢包”的校園反詐攻堅戰。

此前,隨著刷單返利、虛假貸款、冒充熟人等詐騙手段不斷翻新,有學生不慎受騙,不僅蒙受經濟損失,也背負了沉重的心理壓力。駐校民警陳金勇將這一切記在心上。“不能再看著學生們上當受騙了!”他主動走進轄區高校,精心策劃了一系列形式新穎、內容扎實的反詐宣傳活動。

他的課堂從不照本宣科。站在講臺前,陳金勇手持話筒,更像一位熟知校園生活的“學長”。他避開晦澀術語,把近期發生的真實案例轉化為一個個引人入勝的“反詐故事”。“有同學本想兼職賺點零花錢,結果陷入刷單陷阱,連本金都要不回來;也有同學收到所謂‘熟人’求助短信,險些轉出生活費……”這些身邊事例,迅速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引起廣泛共鳴。
除了講解,他現場掏出手機,一步步演示“國家反詐中心”APP的下載與來電預警開啟方法。“這個‘護身符’,請大家現在就安裝好。”在互動環節,他邀請學生上臺,模擬騙子話術與受騙心理,在身臨其境的體驗中加深理解。整場宣講下來,笑聲、掌聲與恍然大悟的感嘆聲不絕于耳,反詐知識在輕松氛圍中深入人心。
“開展宣傳時,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讓每位同學不僅聽個故事,更能把反詐意識刻進心里,轉化為行動上的警覺。”陳金勇說。最令他欣慰的,是學生態度的轉變。“起初有人覺得詐騙離自己很遠,聽聽就算了。現在,他們會主動詢問新型騙局,還會提醒身邊人‘這個鏈接陳警官講過,不能點。’看到這樣的變化,我就覺得一切付出都值得。守護學生的財產安全,就是我應盡的職責。”
“陳警官的宣講特別‘接地氣’,案例鮮活、語言生動,學生聽得進去、也記得牢固。活動效果立竿見影,近期我校電詐警情同比大幅下降。”
據悉,秋季開學以來,陳金勇已在武漢紡織大學外經貿學院開展6場反詐宣講,場場座無虛席,反響熱烈。更實在的成效,是在關鍵時刻,學生將所學轉化為了行動。
9月份,藝術學部一名女生焦急地撥通陳金勇電話:“陳警官,我好像遇到您課上講的那種接觸型詐騙了!”原來,有兩名老人以“身無分文”為由向她“求助”,手法與課堂模擬如出一轍。陳金勇一邊在電話中沉著指導她與對方周旋、確保人身安全,一邊迅速調度警力趕赴現場,最終將兩名涉嫌詐騙人員成功控制。
10月,又一起緊急來電響起。機電學部一名男生聲音發顫地表示,自己在網上尋找兼職時,對方要求支付12,000元保證金。就在即將轉賬的瞬間,他猛然想起陳警官在講座中的提醒——“凡是要求轉賬,務必先報警!”正是這深植于心的反詐意識,讓他及時止步,避免了財產損失。
如今,陳金勇警官的電話號碼已成為許多學生手機里一份特殊的安全備份。這場警校攜手的反詐行動,真正為青春校園筑起一道有溫度、見實效的“安全防線”。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