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好’的經濟秩序。”而此前,相關表述一直都是“既‘放得活’又‘管得住’”。
從“管得住”到“管得好”,一字之變,蘊含著怎樣的深意?做到既“放得活”又“管得好”,要求市場和政府這“兩只手”如何協調并用?
從“管得住”到“管得好”,既要注意“一放就亂”,也要防止“一管就死”
為了更好理解“管得好”的重要性,我們不妨先從一個“拍黃瓜”的故事講起。
在經濟發達的上海,因為超范圍經營,曾有多家餐飲店銷售“拍黃瓜”等行為被監管部門處罰,有的甚至被罰款5000元。
“拍黃瓜”管住了,卻也“管死了”。“千萬別做涼菜,小心有人來搞事!”成為一些商家的共識。數據顯示,2023年在上海,有職業舉報者以“無證拍黃瓜”為由向1372家餐飲店提出高額索賠。
去年以來,從國家層面到上海市級層面,先后出臺給“拍黃瓜”等簡單食品制售行為優化許可的規定,減輕了小型餐飲店的負擔,激發了市場活力。
這項“微改革”,彰顯了統籌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關系的要求:既要注意“一放就亂”,也要防止“一管就死”,該放給市場的就要放足、放到位,該政府管的事就要管好、管到位,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好”的經濟秩序。
實踐證明,政府行為越規范,市場作用就越有效。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不是要更多發揮政府作用,而是要在保證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前提下,管好那些市場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情。
既“放得活”又“管得好”,要求政府必須要有所為、有所不為。
有所為,就是要不斷建設法治經濟、信用經濟,完善市場規則并帶頭遵守規則,通過堅決懲治腐敗、保障公共安全等優化市場環境,著力矯正市場失靈,規范競爭秩序,使全國統一大市場成為各類經營主體公平競爭的大舞臺。
有所不為,就是要尊重和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防止對微觀主體活動的不當干預,不搞地方保護主義和自我小循環。
要把市場“管得好”,首先需管住“政府之手”,為其設立必要的制度規范。
出臺施行民營經濟促進法,新修訂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證各類經濟組織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縮減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發布《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試行)》,進一步打破市場壁壘……近年來,我國在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方面出臺了一批配套政策,廢止、修訂和糾正了一批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政策措施,順應了人們對高標準市場體系的期待。
從“爾濱熱”、天水麻辣燙火爆出圈,到首發經濟、冰雪經濟蓬勃興起,再到“老三樣”煥新機、“新三樣”展優勢,無不是政府在市場熱點基礎上改善當地市場條件、優化營商環境的結果,是政府與市場良性互動的縮影,也進一步證明“管得好”對于經濟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圖為天津自貿區天津港東疆片區碼頭。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攝
從“管得住”到“管得好”,需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密切結合
現代經濟條件下,政府和市場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缺一不可。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系統謀劃了“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方向,把“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作為“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堅持的原則。這既是對改革開放寶貴經驗的總結,更是應對未來挑戰、開辟發展新局的關鍵所在。
不同于西方經濟學通常把“政府—市場”看作二元對立的矛盾體,我們堅持講辯證法、兩點論,努力形成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機統一、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格局,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系,始終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一條主線。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建立并逐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根據實踐拓展和認識深化,不斷尋找政府和市場的科學定位,努力處理好“兩只手”的關系。
市場配置資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場規則保障公平競爭,市場價格提供正確信號和激勵機制,市場競爭促進優勝劣汰。
同時,市場不是萬能的。分散的經營主體決策往往具有自發性、盲目性和滯后性,市場本身常面臨失靈困境,需要政府及時補位。
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建設取得積極成效,宏觀經濟治理體系不斷健全……新時代以來,我國在構建更高水平有效市場的同時,不斷探索構建更高水平有為政府,既為市場運行創造更加便利、優越的環境,又注意及時防止市場的無序、失靈。
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十五五”時期,讓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形成強大合力,需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有效市場是資源配置效率的基石。“十五五”時期,我國要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進一步破除壁壘、暢通循環,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為高質量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形成“有效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需要。“十五五”時期,我國將聚焦重點難點集中攻關,以更加有力有效的改革舉措,堅決破除阻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努力建設強大國內市場。
有為政府是市場有效運行的保障。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實現“有為政府”的基本要求。“十五五”時期,我國將強化國家發展規劃戰略導向作用,加強財政、貨幣政策協同,發揮好產業、價格、就業、消費、投資、貿易、區域、環保、監管等政策作用,促進形成更多由內需主導、消費拉動、內生增長的經濟發展模式。同時,強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實施更加積極的宏觀政策,持續穩增長、穩就業、穩預期,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強化政策實施效果評價,健全預期管理機制,優化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考核。
“既發揮了市場經濟的長處,又發揮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國內外很多經濟學家都認為,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關系,是中國經濟發展獲得巨大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
展望“十五五”,把握“有所為”與“有所不為”的辯證法,“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才能密切結合,共同彈好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協奏曲。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