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選手們在極端環境下各盡其能應對生存考驗
湖北日報評論員 周磊
醫學畢業生展現“返祖”精神狀態,唯一留存女選手“冷美人”瘦成閃電,選手誤食有毒植物天南星三秒內口舌被灼燒……最近,湖南張家界七星山荒野求生挑戰賽受到廣泛關注。
11月11日,張家界學院附屬醫院的醫療團隊前往七星山為即將參加荒野求生決賽的15名選手們進行全面的賽前體檢,其中5名選手的血鉀超過標準,需要三天后進行復查。這場荒野求生秀在吸引眼球的同時,不少網友也對選手的身體健康和安全問題深感憂慮。
一檔實景生存挑戰為何能火速出圈?在充滿濾鏡的網紅時代,這種“荒野廝殺”的“原生態”場面,與公眾快節奏的忙碌生活形成強烈對比。無論是參賽者為生存奪冠而展現的“極限”狀態,還是極端環境下的身體、心理變化,滿足了公眾對“如果沒有現代文明,我能否活下去”的好奇與想象。加上短視頻平臺持續推送的名場面剪輯,讓這場較量從山林野地走向了流量風口。
成千上萬的網友們究竟在看什么?有人是代入式體驗自然生存,有人是為選手的意志力喝彩,還有不少網友就是來看熱鬧的。這種圍觀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一種對“真實綜藝”的復雜心態。既渴望目睹極端環境下人類的堅韌與毅力,卻也難掩對節目中“極限刺激”的消費心態。
然而,絕不能一味追求節目效果,而將安全問題拋之腦后。從血鉀超標到誤食天南星,這些絕非可以一笑而過的“劇情”。生命沒有第二次,任何安全疏漏都可能釀成不可挽回的悲劇。荒野求生的本質,在于突破自我極限的勇敢探索,而非以透支身心健康為代價的盲目堅持。事實上,荒野求生的魅力,是在遵循自然規律與生存規則的邊界內,以一種理性的姿態,勇敢地挑戰自身的極限。在這個過程中,切不可被高額獎金或所謂的“流量紅利”所迷惑,從而失去對自身能力的客觀判斷和參賽初衷的堅守。
在巨大流量的誘惑下,網傳一些民間組織已經開始摩拳擦掌,試圖復制類似的挑戰模式。但荒野求生不是“過家家”,必須具備專業的醫療救援、完善的風險預案和嚴格的參與者篩選機制。如果只看中“爆款密碼”,為了熱度不顧專業門檻,一哄而上搞“野外求生”,很容易把極限挑戰變成極限冒險。
更值得警惕的是,要嚴防主辦方為了追求所謂的節目效果,刻意地去制造沖突、不合理地延長挑戰時間、過度增加難度設定,甚至慫恿選手突破自身生理極限的危險行為。持續數十天的饑餓、疲勞、失溫等狀態,極易導致器官損傷甚至生命危險。等到真正出事,再來說“未曾預料”已為時過晚。挑戰極限的精神值得鼓勵,但對生命的敬畏之心絕不能“娛樂化”。
荒野應是鍛煉意志、敬畏自然的課堂,而非嘩眾取寵的獵奇秀場。期待各方回歸理性,用專業規范為冒險精神筑牢安全底線,別讓“荒野求生”變成一出無法回放的悲劇。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