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水桃源村有2萬余棵古柿樹 通訊員供圖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訊(記者周萍英 通訊員劉冬 曾瑞鴻)初冬的廣水桃源村,金黃的柿葉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紅艷的果實掛滿枝頭,美得像幅油畫。11月12日,一群畫家正對著村里千年柿樹揮毫潑墨。不一會兒,一幅充滿田園詩意的畫卷便躍然紙上。
“從前年開始,武漢美術學院專門組織學生來我們這里寫生,一批就有好幾百人。”桃源村村干部殷修勇算起這筆“藝術賬”不無感慨。除了院校師生,桃源村還吸引了專業畫家、美術愛好者等眾多各界人士前來創作,一年下來有5萬多人。他們被桃源村獨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底蘊吸引,用畫筆記錄下這個傳統村落的美。
一個坐落于大山深處的古村落,何以成為創作者的“磁石”?答案就藏在地理的“巧思”與歷史的“饋贈”里。
“村莊地處大別山與桐柏山交會處,是湖北與河南交界的北大門,形成了‘望山不走山’的獨特地貌——遠看群山環抱,進村卻是平坦小路,讓游客盡享山野之趣的同時倍感舒適。”殷修勇介紹。
“這種‘入則靜謐,出則壯闊’的地貌,恰是山水畫創作最理想的構圖范本。”畫家梅建軍感嘆。
更難能可貴的是,桃源村宛如一幅沒有邊框的畫卷。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大城寨遺址”、神秘幽深的“仙人洞”以及成片的百年石屋錯落有致地分布在這片生機勃勃的土地上。
寫生經濟的火熱,讓沉睡的古村蘇醒了過來。湖北大學、湖北美術學院等五所高校相繼在村里掛牌設立寫生基地,將秋季采風、春季下鄉列入必修課程。師生們的畫架成了村頭巷尾最獨特的風景。清晨在溪水邊滌筆,正午在石屋蔭下午餐,傍晚圍坐古村槐樹下講評作業——畫筆與炊煙共生,藝術與鄉土共融。
書畫家和攝影愛好者們通過創作,將桃源村的自然風光、傳統建筑、民俗文化等元素轉化為藝術作品,讓這個深藏山中的古村落逐漸為外界所知。許多游客正是因為看到這些藝術作品,慕名而來。
為了更好地運用這些豐富的資源發展鄉村旅游,桃源村引進專業運營團隊打造高端民宿,鼓勵村民自主經營農家樂,一些位置優越的農家樂日收入達五千余元。
如今,桃源村的美麗不僅在畫板上綻放,更在村民紅火的日子里鋪展。從“百年古村”到“綠色幸福村”,這片土地正以景觀為筆、以文化為墨,一步步繪出鄉村振興的生動圖景。在這個畫筆與自然對話、藝術與鄉村共舞的地方,桃源村正以其獨特的方式,書寫著一部屬于新時代的“桃花源記”。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