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咱們在這戈壁灘上建鐵塔,就得有胡楊那股勁,扎下根就穩穩當當,扛得住歲月磨礪、屹立千年不倒。”近日,結束且末—若羌段Ⅰ標段送電前全線接地線拆除再次排查工作的李紹偉,拍了拍身上的灰塵,望著眼前矗立在戈壁上的輸電鐵塔說。
這位39歲的新疆送變電有限公司輸電施工分公司電網建設技術師,已在電力建設領域深耕17年。這句從心底流淌而出的話語,既是他對每一處焊接、每一根螺栓的質量苛求,更是對圓滿完成環塔電網工程使命的鄭重誓言。
李紹偉是山東煙臺人,畢業于山東電力高等專科學校。2008年畢業之際,在學校招聘會上,新疆送變電有限公司技術員崗位吸引了他。“三年專業所學,讓我渴望把知識轉化為實踐,更想為國家電力建設添磚加瓦,就這樣,我選擇了奔赴新疆。”李紹偉回憶道。
2012年,他擔任庫車—巴州750千伏線路工程項目總工,參與新疆環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輸變電工程起點建設。2023年,李紹偉臨危受命扛起環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輸變電工程的關鍵合環工程(以下簡稱“環塔電網合環關鍵工程”)的重擔,帶領團隊奮戰在且末—若羌段Ⅰ標段的工程現場,也是這場“環塔合環戰”中最關鍵的“沙漠攻堅段”。
“從環網起點到合環關鍵段,能參與其中,是我的幸運,更是責任。”李紹偉說。
環塔電網合環關鍵工程于2023年11月正式開工,2024年3月至11月進入基礎及立塔施工階段,今年3月起開展工程的導線與光纜架線工序。
李紹偉主要負責的且末—若羌段Ⅰ標段工程在基礎施工階段就遇到“地質三重奏”難題:林草地松軟腐蝕層、沼澤區流塑性地層、沙漠段流動沙層。常規正反循環鉆機施工時,塌孔頻發,成本激增。
“不能被困難困住,得想辦法!”李紹偉帶領團隊化身科研攻堅隊,反復試驗紅土與膨潤土的配比。“每一次調配都像在給地基‘量體裁衣’,必須精準。”經過不懈努力,他們用調配的泥漿為地基穿上堅固“鎧甲”,成功完成全線225基灌注樁基礎施工,且全部達到一類樁標準。
解決質量難題后,進度又成了“攔路虎”。“林草區和沙漠區鉆機施工效率太低,必須調整策略。”李紹偉與團隊商議后,果斷增配循環鉆機,推行24小時輪班作業模式。
“施工現場全天候不停歇,大家輪班奮戰,硬生生搶出了寶貴時間。”李紹偉說,這一調整讓施工進度大幅提升,在各標段基礎施工中遙遙領先。
基礎工程收官,鐵塔施工接踵而至。項目團隊創新采用“130噸主吊+ 80噸輔吊+25噸機動吊”三級吊裝體系,然而重型設備進場后,臨時施工道路不堪重負。
“130噸吊車陷住了!”一天,現場技術員緊急匯報。李紹偉第一時間趕赴現場,迅速啟動應急預案:“灑水養護、鋪設鋼板,快!”20塊6米長特種鋼板精準就位后,原本需4小時的吊車轉場,僅用40分鐘便順利完成。
“鋼板形成剛性支撐面,配合動態灑水保持沙層濕度,‘鐵腳板’就能在流沙上如履平地。”李紹偉的“碾壓灑水+鋼板鋪墊”臨時道路施工法,成為沙漠施工的典型案例。
今年5月20日,工程迎來跨越施工關鍵節點。“報告,無人機已就位,申請開始110千伏帶電跨越作業。”對講機里傳來現場負責人的聲音。“收到,開始作業。”李紹偉沉穩下令。
為確保安全,團隊為高空作業人員配備屏蔽服,使用無人機展放引繩,采用集控智能牽張設備放線。“跨越施工風險高,每一個環節都不能馬虎,要對工程負責,更要對兄弟們的安全負責。”李紹偉說。
且末—若羌段Ⅰ標段架線工程需安全跨越鐵路、國道、電力線路、河流等15次,其中跨越G0612若民高速、G315國道及110千伏、35千伏電力線為同一跨越區段,且110千伏及35千伏電力線路全程帶電跨越。面對復雜條件,李紹偉帶領團隊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
“全線貫通!”6月13日,隨著最后一相導線在智能牽張設備控制下緩緩就位,對講機里爆發出歡呼聲。項目部會議室的施工進度圖被完整點亮,李紹偉也拿起手機,在工作群里向大家報告喜訊。
“電力建設是苦差事,但看著一座座鐵塔立起來、一條條線路通上電,所有的累都值了。”李紹偉說。從參加工作至今,李紹偉的足跡遍布新疆各處,主導和參與了10余條220千伏、750千伏輸電線路工程建設。他始終以技術為刃、以堅守為盾,在戈壁沙漠中書寫著電力人的擔當。
“每一條線路、每一座鐵塔都有它的使命,我們干工程的,就得把質量和責任刻在骨子里。”李紹偉初心不變,“17年只是開始,只要新疆電網需要,我會繼續帶著團隊鉆研技術、攻克難題,讓每一條輸電線路都成為經得起時間考驗的‘能源動脈’。”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