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訊(陳志洋 張群)初冬的塞罕壩,115萬畝人工林海悄然披上了銀色的新裝,漫步林間,落葉松、云杉、樟子松錯落有致?!斑@片新造的云杉和落葉松混交林,可以提升樹木的固碳能力,這種近自然的種植方式也能極大提高森林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绷謭鰻I林科科長常偉強向記者介紹道。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要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碳達峰碳中和為牽引,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增強綠色發展動能。

圖為塞罕壩機械林場。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陳志洋 攝
塞罕壩機械林場作為全國國有林場森林碳匯試點單位,早在2015年就啟動森林碳匯項目,2016年成為華北地區首個獲國家核證的林業碳匯項目。如今這片“綠色長城”正通過碳匯交易煥發新活力,昔日的生態投入正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
“這里每棵樹都是‘儲碳銀行’,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讓我們的護林工作更有奔頭?!?常偉強的話道出心聲?,F在的塞罕壩通過撫育間伐培育混交復層林,既提升森林碳匯能力,每年還能固定二氧化碳86.03萬噸,相當于中和86萬輛家庭轎車一年的排放量。中國林科院評估顯示,這片林海的森林濕地資源資產總價值達231.2億元,每年提供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高達155.9億元。
政策賦能讓碳匯之路越走越寬。近年來,河北省相繼出臺相關支持措施,推動塞罕壩探索“碳庫”變“錢庫”的轉化路徑。林場不僅將天然次生林納入省級降碳產品,還在今年與河北清華發展研究院簽訂合作協議,建立長期合作機制,探索共建塞罕壩生態碳匯研究中心,依托碳匯研究中心合作開展基于AI和遙感技術的碳匯評估與監測等課題研究,創新探索林業碳匯方法學領域的“塞罕壩經驗”。在政策引領下,承德市降碳產品累計交易額已突破6496萬元,居全省首位。

圖為塞罕壩機械林場。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陳志洋 攝
靠綠用綠,借綠生金。除了碳匯交易,如今的塞罕壩還通過勞務用工、技術推廣等方式,帶動周邊地區發展生態苗木基地1000余家、4400多畝,苗木總價值達7億多元,讓周邊近4萬名百姓受益?!耙郧翱硺錇樯?,現在護林‘賣碳’,日子越過越紅火。”村民高興地對記者說道。
從黃沙遮天到點“碳”成“金”,這片林海的每一次呼吸,都為全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艾F在是推動森林資源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我們要在持續深化國有林場改革、推動綠色發展、增強碳匯能力、加強林業科研等方面加力,從追求面積增長轉向面積與質量并重,從注重生態功能轉向生態與經濟效益協同,釋放森林‘錢庫’功能,做好這筆點‘碳’成‘金’的生態賬?!焙颖笔〕械率腥舜蟪N瘯敝魅?、塞罕壩機械林場黨委書記安長明說。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